[发明专利]基于表达HBsAg的热失活全重组汉逊酵母细胞的乙肝治疗疫苗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80329.X | 申请日: | 2016-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272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9 |
发明(设计)人: | 汪和睦;王昌华;杨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汪和睦 |
主分类号: | A61K39/29 | 分类号: | A61K39/29;A61K39/39;A61P31/20;C12N1/19;C12R1/78 |
代理公司: | 天津翰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0 | 代理人: | 陈松 |
地址: | 300071 天津市南***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表达 hbsag 热失活全 重组 酵母 细胞 乙肝 治疗 疫苗 | ||
基于表达HBsAg的热失活全重组汉逊酵母细胞的乙肝治疗疫苗,所述疫苗为重组汉逊酵母胞内表达的HBsAg,在108细胞中含有6‑10μg HBsAg为抗原;所述疫苗共含有16‑21个HBsAg特异性CTL(细胞毒T淋巴细胞)表位;所述疫苗以优化的热失活全重组汉逊酵母细胞为佐剂,本发明提供的疫苗基于汉逊酵母表达系统平台,通过HBsAg特异性CTL细胞靶向感染HBV的肝细胞释放IFN‑γ:第一步非肝细胞损伤地减少其90%以上HBV cccDNA分子池,第二步提高了过程中损毁受感染的肝细胞,并触发HBV免疫逆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基因工程领域,涉及疫苗为热失活全重组汉逊酵母细胞表达HBsAg-adw2治疗乙肝疫苗。
背景技术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ganization,WHO)报道,全球60亿人口中,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癌)。全球肝癌患者中,75%以上是由HBV所致。我国属HBV感染地方性流行区。我国卫生部于1992年将乙型肝炎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据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经过近15年的努力,我国一般人群,尤其是15岁以下儿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明显下降。,但由于历史原因,据推算我国现在仍有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例。每年因HBV导致的肝硬化和肝癌死亡30余万例,新发乙型肝炎病例50万-100万例。乙型肝炎仍是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危害人民健康、阻碍社会发展、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据调查.我国每年因慢性乙肝(包括肝硬化、肝癌)的直接和间接医疗费用约6800亿元。如何对现有的乙肝病毒感染者及乙肝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成为成为乙肝防治工作中需要优先解决的重大问题。
乙肝疫苗免疫预防与治疗是降低疾病负担最有效的方法。基因重组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也是规模化生产乙肝疫苗主要组份:病毒样颗粒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 VLP)的唯一技术。酿酒酵母是第一个表达外源基因的真核系统。但由于酿酒酵母表达系统在工业化生产中仍存在许多不足,如工程菌株的外源基因质粒游离在细胞质中,遗传不稳定;发酵密度不高,生产效率低;合成的多肽链常过度糖基化等。申请人从1995年开始从事汉逊酵母重组乙肝疫苗研发工作。1998-2002年在大连高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主持开发的汉逊酵母重组HBsAg adw2乙肝疫苗,HBsAg VLP抗原纯品(原液)产率为40mg/升;于2002年起经国家审批上市。2003-2006年本人为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协议开发的重组汉逊酵母HBsAg-adr2乙型肝炎疫苗,其HBsAg VLP抗原纯品(原液)产率为85mg/升以上;已于2015年申报国家新药审评,以该疫苗为基础申请的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4232661A。
根据现有技术查明的乙型肝炎发病机制如下:人感染HBV后,一般可分为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和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免疫耐受期的特点是HBV复制活跃,血清HBsAg和HBeAg阳性,HBV DNA滴度较高(>105拷贝/ml),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正常,肝组织学无明显异常。免疫清除期表现为血清HBV DNA滴度>105拷贝/ml,但一般低于免疫耐受期,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持续或间歇升高,肝组织学有坏死炎症等表现。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表现为HBeAg阴性,抗-HBe阳性,检测不到(PCR法)或低于检测下限,水平正常,肝组织学无明显炎症。但在青少年和成人期感染HBV,一般无免疫耐受期,一开始即为免疫清除期,表现为急性乙型肝炎,其中仅5%-10%发展成慢性。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仍不了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汪和睦,未经汪和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8032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