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专用于汽车仪表印制板的组装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79349.5 | 申请日: | 2016-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290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何琳;胡伟;张志波;刘志龙;高伟;孙敬武;金畅;韩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科技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9/00 | 分类号: | B23P19/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迟芳 |
地址: | 15006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专用 汽车 仪表 印制板 组装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装机构,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一般汽车的常规仪表有车速里程表、转速表、机油压力表、水温表、燃油表、充电表等。现代汽车上,汽车仪表还需要装置稳压器,专门用来稳定仪表电源的电压,抑制波动幅度,以保证汽车仪表的精确性。另外,大部分仪表显示的依据来自传感器,传感装置根据被监测对象的状态变化而改变其电阻值,通过仪表表述出来。仪表板中最显眼的是车速里程表,它表示汽车的时速,单位为km/h。车速里程表实际上由两个表组成,一个是车速表,另一个是里程表。由于汽车仪表的自身结构的复杂性,其组装过程也是相当复杂。尤其是在汽车仪表组装过程中,由于后罩板自身结构的复杂性,后罩板与印制板之间的组装对接只能依靠人力判定并进行组装,组装效率低下,同时,还会增加汽车仪表的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专用于汽车仪表印制板的组装机构,以解决在汽车仪表组装过程中,由于后罩板自身结构的复杂性,后罩板与印制板之间的对接只能依靠人力判定并进行组装,组装效率低下,还会增加汽车仪表的制造成本的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专用于汽车仪表印制板的组装机构,组装机构包括X轴传动组件、滑台、传送带、印制板供给系统、两组支架、两组Y轴传动组件和多个卡爪,所述两组支架并列竖直设置,所述传送带设置在两组支架之间,所述传送带上排列有多个后罩板,支架与Y轴传动组件一一对应设置,每组Y轴传动组件设置在其对应的一组支架上,所述X轴传动组件通过滑台设置在两组Y轴传动组件之间,多个卡爪设置在X轴传动组件上且每个卡爪的抓取部朝向传送带;
每组Y轴传动组件包括第一导轨,Y轴丝杠和两个定位块,所述第一导轨沿其对应支架的长度方向固定连接在支架上,所述Y轴丝杠沿第一导轨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其两端分各自通过一个定位块与第一导轨相连接,两组Y轴传动组件的两个Y轴丝杠相对设置,所述滑台的两端分别与两个Y轴丝杠的两个滑块相连接;
所述X轴传动组件包括连接板、多条第二导轨、多个推力气缸和多个X轴丝杠,所述连接板与传送带相平行且其位于传送带的正上方,所述连接板的上端面均布多条第二导轨和多个推力气缸,第二导轨和推力气缸交替设置,每条第二导轨沿传送带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滑台的下端面加工有与多个第二导轨相配合的多个条形凸棱,条形凸棱与第二导轨一一对应设置,每个第二导轨扣合在其对应的条形凸棱上,多个X轴丝杠布置在连接板的下端面,每个X轴丝杠上对应设置有一个卡爪。
每个后罩板和传送带之间设置有一个物料支撑板。
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多个辅助扣合件,每个辅助扣合件包括微型气缸、推杆和施力片,所述微型气缸可拆卸连接在连接板上,所述推杆的上端与微型气缸滑动配合,所述推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施力片,施力片的施力面朝向传送带设置。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为汽车仪表组装过程中后罩板和印制板之间装配的专用机构,本发明操作方便且能够有效实现后罩板和印制板之间一系列的对准、对接和扣合工作,对准、对接效果准确,扣合效果牢固稳定。
2、本发明能够实现流水作业,在1分钟之内实现40-50对的对接工作,节省人力,有效提高后罩板和印制板之间的对接的工作效率,为汽车仪表整体的组装效率的提升提供有利条件。
3、X轴传动组件的设置能够实现本发明在水平方向内一定范围内的移动,完成印制板的拾取以及后罩板和印制板之间的对准工作。两组Y轴传动组件的设置能够实现本发明在竖直方向上的上升和下落的动作,使每个印制板在滑台的带动下落在其对应的后罩板上,有效实现后罩板和印制板之间的对接工作。
4、本发明中的多个辅助扣合件的设置,还能够实现后罩板和印制板之间更加牢固的扣合工作,使后罩板和印制板之间连接关系更加牢固,为下一步加工工序节省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印制板8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带有辅助扣合件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辅助扣合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科技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航天科技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7934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压装机
- 下一篇:一种硫化带倒角芯棒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