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塑针自动接续输液器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79190.7 | 申请日: | 2016-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417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朱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A61M5/36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梅洪玉;侯明远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塑针 自动 接续 输液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可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部门的输液需要,在不影响 患者使用的同时有效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背景技术
目前在医疗过程中静脉输液的应用范围较广、每年的使用数量巨大、使用 频率较高,这使得工作在一线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极高;同时,由于目前使用 的输液器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气泡而威胁患者生命,因此,在输液过程中无 论是医护人员还是患者均高度精神紧张,从而加剧了工作强度。通常,大多数 门诊患者一次的输液数量都在两瓶以上,绝大部分的住院患者日均的输液量更 多。
本发明的双塑针自动接续输液器,可以同时接入甲乙两瓶(袋)没有配伍 禁忌的输液药品,利用液体浮力作用的浮子拉动选通开关杆保证患者先输甲瓶 (袋)药液;当甲瓶(袋)药品使用完后,浮子下压选通开关杆自动将乙瓶(袋) 药液输给患者;滴斗中设计安装的透液阻气膜确保没有气泡进入患者体内。输 液期间无需医护人员的干预,全部过程自动完成,较大程度地提高了医护人员 的劳动效率,消除患者输液期间的顾虑和担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塑针自动接续输液器,提高输液工作的效率、 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减少患者的精神负担,可以有效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双塑针自动接续输液器,包括连接输液瓶(袋)的带通气口的、连接 输液瓶(袋)的带通气口的乙塑针、上药室、中药室、下药室、浮子、选通开 关杆、上密封圈、下密封圈、液位挂钩、防浮子贴壁片、双孔通气口、滴斗阻 气膜;带通气口的甲塑针与上药室连通,带通气口的乙塑针与下药室连通。上 药室和下药室通过中药室隔离。上药室和下药室都设置斜面逸气顶部结构,斜 面逸气顶部结构能够驱赶药室中的气体通过双孔通气口排除;滴斗;滴斗透液 阻气膜;流量调节阀和输液针。上药室和下药室都连通到双孔通气口,带通气 口的甲塑针、上药室和双孔通气口的一个通气口构成一个通腔,带通气口的乙 塑针、下药室和双孔通气口的另一个通气口构成一个通腔。这两个通腔之间通 过中药室配合的选通开关杆连通。
浮子下端有液位挂钩,液位挂钩拉动选通开关杆;选通开关杆设有上下密 封圈,选通开关杆下端的下密封圈密封住下药室的药液进入中药室,安置在选 通开关杆上端的上密封圈解除密封作用,上药室的药液进入中药室;
选通开关杆上端的上密封圈发挥密封作用,密封住上药室的残存药液进入 中药室,同时选通开关杆下端的下密封圈解除密封作用,下药室的药液进入中 药室;
中药室的药液通过滴斗和滴斗出口的滴斗透液阻气膜供给患者。透液阻气 膜确保供给患者的药液中无气泡的存在。
当甲乙两个塑针分别插入甲乙两瓶(袋)药品,两瓶(袋)中的药液在重 力的作用下分别流入各自的上下药室,由于药室顶部的斜面逸气顶部结构,驱 赶药室中的气体通过双孔通气口排除,确保药室中除了药液外没有气体的存在; 当具有一定重量的浮子在药液的作用下上浮,当上浮达到一定高度后,浮子下 端的液位挂钩拉动选通开关杆,安置在选通开关杆下端的下密封圈发挥密封作 用,密封住下药室的药液进入中药室,同时,安置在选通开关杆上端的上密封 圈解除密封作用,上药室的药液进入中药室;中药室的药液通过滴斗和滴斗出 口的透液阻气膜供给患者。透液阻气膜确保供给患者的药液中无气泡的存在。
当上药室的药液逐渐用完,残存药液的液面不足以维持浮子的上浮时,浮 子带动液位挂钩下行一定高度后,具有一定重量的浮子压在选通开关杆上迫使 选通开关杆下移。安置在选通开关杆上端的上密封圈发挥密封作用,密封住上 药室的残存药液进入中药室,同时,安置在选通开关杆下端的下密封圈解除密 封作用,下药室的药液进入中药室;中药室的药液通过滴斗和滴斗出口的透液 阻气膜供给患者。透液阻气膜确保供给患者的药液中无气泡的存在。
浮子上还设有防浮子贴壁片,避免浮子上下浮动时造成贴壁的现象。
滴斗连接部,还可以调协滴斗透液阻气膜、流量调节阀,可以更为方便的 调节控制输液。
本发明结构设计简单、操作方便、使用可靠性较高。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791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输液集中监护仪
- 下一篇:脑脊液引流装置及颅内压力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