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延缓青椒果实采后转红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610175928.2 | 申请日: | 2016-03-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466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 发明(设计)人: | 傅茂润;张晓慧;陈庆敏;杨晓颖;李具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齐鲁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A23B7/152 | 分类号: | A23B7/152;A23B7/153 |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张贵宾 |
| 地址: | 250353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延缓 青椒 果实 采后转红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果蔬采后保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延缓倾角果实采后转红的方法。
(二)背景技术
青椒果肉厚而脆嫩,营养丰富,我国南方、北方都可以栽培,在蔬菜生产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产量在茄科蔬菜中仅次于番茄,是群众一年四季所喜欢的蔬菜之一。青椒生产季节性强,使得市场供应的淡旺季矛盾较为突出,生产旺季腐烂损耗严重,淡季供应数量不足,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青椒果实采后贮藏中,有机物质消耗增加,其颜色、风味、质地和营养物质不断地改变,最终导致质量和数量上的损失。转红是青椒后熟衰老的重要标志,尽管转红对食用品质影响不明显,但这意味着青椒进入了衰老阶段,质量劣变开始加速。关于青椒采后贮藏保鲜,目前常用的保鲜方法有冷藏、热处理贮藏、辐射处理、壳聚糖处理等。
二氧化氯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消毒、杀菌、防腐、保鲜等多种功能,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性能优良、安全无公害的A1级杀菌消毒剂和食品保鲜剂,同时在消毒过程中也不产生有“三致作用”(致畸、致癌、致突变)的有机氯化物或其它有毒类物质。因此,二氧化氯拥有其它灭菌消毒剂无法比拟的优点。目前二氧化氯已用于果蔬采后致病真菌的控制和鲜切莴苣、桑葚、李子、板栗仁的保鲜,以及大久保桃的保硬处理以及青椒的保鲜等,但对青椒转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本研究发现,二氧化氯具有良好的抑制青椒采后转红的作用,这对于延缓青椒果实采后衰老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思路。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步骤简单、延长货架期的延缓青椒果实采后转红的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延缓青椒果实采后转红的方法,以采收后的青椒果实为处理对象,其特征在于:将青椒果树使用二氧化氯处理,常温存放。
具体的处理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将固态二氧化氯缓释片放置在塑料袋内,内装青椒果实,固态二氧化氯缓释片为市售,释放后塑料袋内气体的最终使用浓度为20-50μg/L,常温存放;
另一种是,将青椒果实浸泡入100-400μg/L的二氧化氯溶液中3min,取出晾干后常温存放。
所述常温为23-25℃。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采用的是安全性高的食品添加剂,GB-27602014中许可使用,具有良好的延缓转红、延长货架期的作用。
本发明所使用的二氧化氯气体或液体,不会对青椒外观产生不良影响。
(四)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内容,但本发明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实施例不应视作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以下实施例的可以采用如下方法测试:
实施例1:
采用市售的二氧化氯速效泡腾片,根据其释放量调整泡腾片的大小,使之最终释放量为50μg/L,放置于40L的聚乙烯塑料袋中,内部放置4kg刚采收的青椒果实,在温度为24±1℃,相对湿度80±5%的环境下,将约0.1g的二氧化氯速效泡腾片放置在纸包内,纸包上扎孔,以利于二氧化氯的挥发。将聚乙烯塑料袋三折口,设置3个平行重复,存放15d后观察转红率。
结果发现:
二氧化氯气体处理后,青椒的转红率为7.5%,而对照处理为45.3%,显示二氧化氯气体处理显著降低了青椒的转红率。
实施例2:
采用市售稳定态液体二氧化氯,根据其浓度稀释成200μg/L,将刚采收的青椒置于溶液中浸泡3min,取出,沥去表面水分后放置于40L的聚乙烯塑料袋中,在温度为24±1℃,相对湿度80±5%的环境下存放。将聚乙烯塑料袋三折口,设置3个平行重复,存放15d后观察转红率。
结果发现:
二氧化氯浸泡处理后,青椒的转红率为11.7%,而对照处理为45.3%,显示二氧化氯浸泡处理显著降低了青椒的转红率。
下表为二氧化氯对青椒转红率的影响:
注:同列中的不同字母代表差异显著(P<0.0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齐鲁工业大学,未经齐鲁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759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