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位自动检测与动力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68158.9 | 申请日: | 2016-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7318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3 |
发明(设计)人: | 甘林;逯呈承;孙宪俊;魏成思;孙立娟;赵志颖;郭卓萍;陈发伟;李萌;于海庆;李朵朵;李敬有;王昕博;郑晓萌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11/18 | 分类号: | F01P11/18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11011 | 代理人: | 袁孜 |
地址: | 10007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检测 动力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检测和控制技术领域,涉及冷却液量的自动检测及动力装置启动前与运行中的控制,可以将该装置用于水冷型冷却系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其发动机(内燃机)工作时,燃烧室的混合燃烧气体温度高达1730至 2400℃,会使其与之接触的气缸、气缸盖和气门等受热件的温度升高,机械强度降低,甚至可能出现热变形,破坏零件之间的配合间隙,引起零件强烈磨损,严重时,还可能发生零件断裂事故。高温不仅还会引起气缸壁机油变质,使之失去润滑功能,甚至结焦;高温甚至还会引起发动机充气系数下降,使其功率降低。
内燃机温度过高引起的热故障,可导致车辆失去工作能力,直接影响车辆的工作可靠性、经济性和耐久性。因此,为避免因温度过高而引起热故障,目前的车辆推进系统中都普遍配备有一个水冷型闭式冷却系统。该冷却系统以水或液体为介质,由水泵驱动,流过发动机的缸套、缸盖及气门座等受热零部件的水套并吸热后,液温升高;冷却液再流入散发器后,释放所吸收的热量,液温降低到吸热前的水平,然后回到水泵进水口;如此周而复始,形成冷却系的水循环;在发动机和传动装置在运转工况下,将受热零部件所传导的热量在各种不同温度环境中及时散发到周围环境中去,使发动机及传动装置既不过热也不过冷,使其获得可靠和有效热工况。
冷却液是否充足不仅关系着水冷却系发挥其散热功效,甚至关系着车辆工作能力、工作可靠性、经济性和耐久性等。水冷却系统由蒸汽活门保持系统所需的系统压力,其冷却液有蒸发。因此检查水冷却系中冷却液是否充足成为车辆日常使用维护的关键。目前车辆的日常使用维护中通过驾驶员在车辆启动前打开水箱目视检查水量的方法:车辆在需检查冷却液时,第1步需找到加水口盖,第2步拆卸固定加水口盖的螺栓1条和松掉另外1条螺栓,第3步用专用工具拆卸掉加水口盖,第4步目视观察水箱中冷却液总量,第5步装上拆卸掉的加水口盖,第6步安装并紧固拆卸掉的螺栓及松掉的螺栓。上述传统方式检查冷却系中冷却液的步骤花费的时间在10至15分钟。
这种车辆启动前检查冷却液的方法,不仅日复一日地消耗人力和精力进行重复的工作,而且对车辆随时机动作战能力打了折扣,甚至可能因检查冷却液贻误战机导致作战失败。这种作战前检查冷却夜的方法,主要靠驾驶员的主观经验,可以暂时判断冷却液的量,极为不方便。
车辆启动后,对于车辆这样一个由发动机水套、水泵、水散热器、风扇(含传动装置)、冷却风道及相应管路组成庞大系统来说,车辆启动前的这种检查,也不能完全排除冷却系中是否存在漏点,给车辆在启动后的使用造成隐患。在车辆启动后,由于车辆的振动难免紧固管路或接头松动、车辆冷却系内部温度与压力升高,可能造成冷却液或快或慢地泄漏,因此驾驶员要随时关注仪表板中的动力传动装置的水温、油温来判断散热系统是否过热、冷却液是否充足。当发现水温、油温过热时冷却液往往大量泄漏,有时甚至造成了发动机或传动装置的损坏。这样就需要操作人员在使用中花费大量精力去关注动力传动装置的水温、油温,极为不方便。
此外,在使用维护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不按繁琐的操作规程操作或疏忽,对车辆不及时的检查和补充冷却液,在冷却液缺失的情况下在车辆启动、使用车辆,造成了动力和传动装置的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液位自动检测与动力控制装置,使用人员可以通过本装置,在车辆启动前自动检查水冷型冷却系中的冷却液量,减少人工检查冷却液的步骤;在车辆启动前,限制缺失冷却液的动力传动装置(包括发动机)启动,对其保护;车辆启动后,实时监测动力传动装置的冷却液量,并自动判断冷却液是否充足;在冷却液泄漏到一定程度时,可向驾驶员发出光声信号;在冷却液继续泄漏到最低限度时,可向驾驶员发出光声信号同时控制发动机熄火,保护动力传动装置。该种液位自动检测与动力控制装置极大的节省了日常检查冷却液的时间,缩短了战斗车辆出车时间,提高了车辆机动响应能力;最大程度更有效地自动保护动力装置,提高了车辆的生存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6815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