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可枢转锁部件的机动车锁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166315.2 | 申请日: | 2016-03-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179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 发明(设计)人: | 刘玉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开开特股份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5B79/16 | 分类号: | E05B79/16;E05B8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殷玲;吴鹏 |
| 地址: | 德国海***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可枢转锁 部件 机动车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锁,其包括掣子、用于锁定该掣子的锁爪、以及经由壳体的通路与第二可动锁部件相互作用和/或在外部与第二可动锁部件连接的第一可枢转锁部件,其中,向上伸出的护套围绕该通路被第一锁部件覆盖。这使得能对雨水进行特别有效的密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锁定机构的机动车锁,所述锁定机构包括掣子和用于锁定该掣子的锁爪。
背景技术
机动车锁、尤其是机动车门锁通常包括至少一个锁板或具有锁板的锁壳,锁板通常由布置在锁壳中的金属制成,锁定机构位于锁板上。锁板通常配备有入口槽以容纳锁栓。锁定机构包括用于安装螺栓的可转动的掣子。锁定机构还包含锁爪,掣子可通过该锁爪被锁定。
机动车锁的掣子通常具有由负载臂和掣子臂形成的叉形入口槽,其中机动车门或翼、例如发动机罩或行李箱盖的锁栓在门或翼被关闭时进入该入口槽。在掣子臂的辅助下,锁栓随后使掣子从打开位置转动到关闭位置。如果掣子已到达关闭位置,则经由锁爪锁定在该位置。锁栓再不能离开掣子的入口槽,因为它被负载臂阻止。该锁定位置被称为主锁定位置。
有些机动车锁具有第二锁定位置,即所谓的预锁定位置。预锁定位置的目的是如果相关的门或者翼在关闭期间未到达主锁定位置则拦截该门或翼。
因此,在预锁定位置,掣子未完全关闭。然而,掣子的打开运动已被锁爪阻止。将锁爪容纳在该位置的掣子区域因此也被描述为预锁。最后,在主锁定位置,掣子被完全关闭。因此,预锁是打开状态和主锁定状态之间的过渡状态,并且出于安全原因而设置。
连接到锁板或锁壳的壳体保护锁部件免受外部影响。在机动车门锁中,机动车锁以这样的方式安装到车门:在机动车门的外部基本上只能看到用于安装锁栓的入口槽。由于机动车门是基本封闭的,作为壳体和机动车锁的内部的入口槽的外部开口通常不会由于外部环境影响例如水分等而引起值得注意的问题。但是,可发生的是,例如由于磨损的窗密封件而出现雨水漏到机动车门内部并且因此还会到达机动车锁的壳体。在夏季,这样的雨水也可以蒸发并导致机动门内、即机动车锁的壳体外部的空气湿度增加。
在密封的情况下,可由于现有机动车锁中的渗透性水分而造成问题和损害。但是,提供额外的橡胶密封件增加了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从现有技术中已知的上述特征可以单独组合或与根据下文所述的本发明的目的之一任意组合。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进一步改进的机动车锁。
具有主权利要求的特征的机动车锁帮助解决了所述任务。有利的实施方式来自于从属权利要求。
一种机动车锁包括掣子和用于锁定掣子的锁爪,以及可枢转的第一锁部件,该第一锁部件可在外部经由壳体的通路与可动的第二锁部件连接和/或可经由壳体的通路与可动的第二锁部件相互作用,其中,向上伸出/突出的护套围绕所述通路被第一锁部件覆盖。
“护套”是指类似壁部的、尤其是在邻近该通路的壳体的上表面上围绕通路向上伸出的环绕部。护套可具有内衬或壳、尤其是圆形的形状。
“通路”是指壳体即壳体壁中的开口,该开口例如用于可枢转的锁部件的销、轴线或轴。
“在外部”是指,尤其在安装和准备就绪可运行的状态下,可枢转的第一锁部件布置成至少部分地处于壳体的外部,即在所述壳体的外壁上。“在外部”是指保护壳的外面,因此暴露于壳体外面的外部环境条件。外壁尤其是暴露于这些外部环境条件即温度、空气湿度、辐射和/或机械冲击的壳体的一部分,其中,外壁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机动车锁不受这些外部环境的影响。机动车锁的壳体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部件,并连接到锁板或锁壳。如果壳体包括单个部件,则外壁对应于该壳体。
第二可动锁部件尤其布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这可以包括所述通路的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开开特股份公司,未经开开特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663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