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纤维束成型半熟化含浸纤维束的装置及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63652.6 | 申请日: | 2016-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148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翁庆隆;卢德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翁庆隆 |
主分类号: | B29B15/14 | 分类号: | B29B15/14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11 | 代理人: | 丁纪铁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市梧***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纤维 成型 熟化 装置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纤维布料有关,特别是关于一种纤维束成型半熟化含浸纤维束的装置及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所有的布料都是有复数纤维束交织而成,而纤维布料的应用层面既深且广,从衣物、设备外壳表面、甚至建筑材料都会利用到纤维布料,而这些纤维布料的对象的质量与纤维布料的性质息息相关,纤维布料通常经过上胶、黏合的制造过程,以使纤维布料的成型成品硬化后不易塌软,或使纤维布料的成品为多层的纤维布料迭合而增加其厚度或强度,纤维布料的成品或单层或多层迭合,透过各层的含浸上胶后层迭或单层或多层同时灌胶,于纤维布表面得以上胶,惟现有产品时有黏合不佳、胶层气体、胶层间搭合不良、或胶层间剥离等状况,皆会降低纤维布料成型的成品强度、刚性、弹性等性质。
然而,上述纤维布料成品之所以会产生以上缺点,请参阅图1、2所示,乃因传统纤维布料的上胶方式皆是将复数纤维束1先制作成整块布料2,再将整块布料2浸泡在胶里,或是先将该布料2放在成型模具里,再于成型模具内灌入胶,而此种上胶的方式仅能在布料2的表层形成胶层,无法使布料2内部每一束纤维束1的内部确实的含浸,甚至纤维束1的表面都无法确实的完整涂布到胶层3,但该纤维束1内部由于自然含浸的关系,其含浸深入的程度不足,即业界所称的含浸率不足,本身结构极为松散,故含浸胶固化后,纤维束1内各纤维间的结合力即十分的有限,而对整体固化的强度造成极大不良影响,而该各复数纤维束1间接触点A或接近该接触点A处狭小空间处胶无法流入,尤其胶的粘绸度越高,胶越难渗入该纤维束1表面以及相互接触A处,而造成于成化时,会因为该处缺乏胶层3导致整体的布料2成型成成品后,该各层纤维束1间或各纤维束1间的接合强度、刚性及弹性不足等问题。
因此,如何改善已知纤维布料强度、刚性及弹性不足题等缺失即为本发明目前首要研发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纤维束成型半熟化含浸纤维束的装置及制造方法,其主要目的利用于单一纤维束内部的高含浸率以及外层形成结合性高的树脂,由此提升布料内每一纤维束之间的黏性,相对增加布料的整体强度、刚性及弹性。
为达前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纤维束成型半熟化含浸纤维束的装置及制造方法,包括:一送料步骤,提供至少一纤维束至一送束轮组;一粗糙化处理步骤,设置于一负压室,该负压室设有一电弧产生器,通过该电弧产生器产生连续性的放电气体对该纤维束表面制造出该复数坑洞,而该负压室则产生负压以吸收该粗糙化处理机构所制造出的坑洞粉尘并使该纤维束内部形成负压的真空状态;一树脂成型步骤,利用连续式螺杆以高压方式将树脂附着于该纤维束内部提高其树脂的含浸率并于表面形成树脂外层;一半熟化成型步骤,通过控制温度及压力使纤维束内部强力结合的结构而外表成型该树脂并形成半熟化状态;一收卷步骤,将半熟化的纤维束成型为含浸纤维束后予以收卷,提供后续编织成布;通过上述步骤使每一个纤维束表面成型出树脂外层,且该坑洞可确实的与该纤维束表面包覆的该树脂外层紧密接合,因此复数纤维束内部含浸率极高即可为一强固的结构,而该各纤维束同时以成型该树脂外层相接触到地方,则会因为涂布有黏胶或含有黏胶纤维束而使纤维束各层或各纤维束间的接合力更强,进而提升成品整体强度、刚性及弹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已知纤维布料成型示意图(一)。
图2为已知纤维布料成型示意图(一)。
图3为本发明纤维束成型半熟化含浸纤维束的装置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纤维束成型示意图一。
图5为本发明纤维束成型示意图二。
图6为本发明纤维束成型示意图三。
图7为本发明纤维束成型示意图四。
图8为本发明纤维束成型示意图五。
在说明书附图中用到的标识的含义解释如下:
<已知>
纤维束1 布料2
胶层3 接触点A
<本发明>
送料单元10纤维束原料轮11
送束轮组12纤维束20
坑洞21粗糙化处理单元30
前捻束轮组31后捻束轮组32
负压室33粗糙化处理机构330
树脂成型单元40押出装置41
输出管路410 输出窄口411
树脂送入装置42输入管路420
树脂外层50纤维束成型含浸纤维束60
纤维束成型含浸纤维束的纤维束61半熟化成型单元70
收卷单元80布料90
接触点B 输入角度θ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翁庆隆,未经翁庆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636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浇注机下芯运作安全防护组件
- 下一篇:模制工具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