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兼作引水员通道的船舶外悬挂式的顶推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62401.6 | 申请日: | 2016-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4470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彭本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B63B3/14 | 分类号: | B63B3/14;B63B3/48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27 | 代理人: | 王一琦 |
地址: | 2000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兼作 引水员 通道 船舶 悬挂 顶推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船舶外悬挂式的顶推区结构,具体来说,是一种可兼作引水员通道的船舶外悬挂式的顶推区结构,属于船舶外悬挂式顶推区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船舶甲板面的大型化,甲板外缘距离传统的舷侧外板越来越远。传统的设置在舷侧外板上的顶推区很难满足顶推要求,悬挂在甲板外缘下方的管状顶推区应运而生;但是,传统的单独设置在舷侧外板上的引水员通道由于大型甲板面船舶线型本身的局限,引水员很难顺畅地上下甲板执行任务,由于甲板外缘及顶推区外缘都向外悬空凸出一端距离,直接自甲板外缘向下释放绳梯,绳梯会荡在空中,没有依附,在海浪的作用下十分不安全;此外,现有技术中,引水员开的交通艇靠近目标船舶后,无法抛锚,同时由于安全性考虑不能直接与舷侧外壁固定,也就是说,目标船舶无法作为交通艇的“码头”,具有一定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是针对普通船舶设计的,将引水员通道设置在舷侧外板上,但对具有顶推区的大型甲板面的船舶来说,甲板向外延伸超出舷侧外板很远。按照现有技术,引水员绳梯的设置将带来不安全、使用不便、效率低等类似问题;此外,现有技术中的交通艇,靠近目标船舶后,无法抛锚,同时由于安全性考虑不能直接与舷侧外壁固定,也就是说,目标船舶无法作为交通艇的“码头”,具有一定安全隐患。
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兼作引水员通道的船舶外悬挂式的顶推区结构,船舶甲板凸出并外悬挂于舷侧,凸出部分底部具有斜面,所述斜面下方固定设置由网格状钢管构成的截面为三角形的顶推区结构,所述顶推区结构外侧面由多根竖直钢管1和若干水平钢管2构成,其中相邻两根竖直钢管1之间固定设置引水员通道梯4,所述水平钢管2及船舶甲板凸出部分上均对应设置踏步3;所述顶推区结构底部高于重载水线的高度为0.4-0.8m,高于轻载水线的高度为1-1.3m。
进一步的,所述引水员通道梯4外部不凸出于竖直钢管1。
进一步的,所述水平钢管2的数量为两根,分别设于所述顶推区结构的中部和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顶推区结构作为引水员所乘坐的交通艇的靠泊码头,提高交通艇的抗风浪能力,从而提高安全性。
进一步的,船舶两侧设置的顶推区结构沿船舶中轴线为中心,左右对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利用顶推区结构来设置引水员通道梯,顶推区结构在具有其本身作为船舶顶推作用部位的同时,还具有固定引水员通道梯的作用,引水员通道梯完全刚性的固定在船舶两侧顶推区结构上,使引水员向上攀爬方便,效率高,同时提高了引水员的安全性。
2)利用顶推区结构作为引水员交通艇靠泊的“码头”,克服现有技术中交通艇无法靠泊的技术难题,提高了引水员及交通艇的安全性能。
3)通过设置踏步,使引水员通道梯的可靠性、安全性进一步提升。
4)引水员通道梯向外不凸出于竖直钢管,不影响顶推区结构作为顶推作用部位的强度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船舶的横剖面图,图中左右两侧上角部位显示了甲板凸出于船舶主体的部位,以及显示了其下部固定的顶推区结构。
图2是图1左上角部位的放大视图。
图3是顶推区结构的侧面视图。
图4是图3中C-C向剖视图。
图中,1.竖直钢管,2.水平钢管,3.踏步,4.引水员通道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图4,一种可兼作引水员通道的船舶外悬挂式的顶推区结构,船舶甲板凸出并外悬挂于舷侧,凸出部分底部具有斜面,所述斜面下方固定设置由网格状钢管构成的截面为三角形的顶推区结构,所述顶推区结构外侧面由多根竖直钢管1和若干水平钢管2构成,其中相邻两根竖直钢管1之间固定设置引水员通道梯4,所述水平钢管2及船舶甲板凸出部分上均对应设置踏步3;所述顶推区结构底部高于重载水线的高度为0.4-0.8m,高于轻载水线的高度为1-1.3m。
参见图4,所述引水员通道梯4外部不凸出于竖直钢管1。
参见图3,所述水平钢管2的数量为两根,分别设于所述顶推区结构的中部和底部。
所述顶推区结构作为引水员所乘坐的交通艇的靠泊码头,提高交通艇的抗风浪能力,从而提高安全性。
参见图1,船舶两侧设置的顶推区结构沿船舶中轴线为中心,左右对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未经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624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