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套牌车的识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61783.0 | 申请日: | 2016-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041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徐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超 |
主分类号: | G08G1/017 | 分类号: | G08G1/01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9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套牌车 识别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套牌车的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一副车牌同时被另一辆车或几辆车使用,称另一辆车或几辆车为套牌车。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机动车保有量日益增长,随之而来的套牌车现象日趋泛滥。有的是根据原车的所有参数进行整套复制,有的是在车牌上用变号贴进行改号等等。套牌行为不但规避了国家规费的征收,还损害了车主的利益,同时也扰乱了正常的交通秩序,给社会带来一定的不稳定因素。如何有效识别套牌车成为交通管理部门的一个难题。
目前识别套牌车主要通过比对车辆信息实现,即通过检测设备识别出经过该检测点的车辆信息,并将车辆的具体信息包括车型、车身颜色、车标等与交通管理中心数据库中相同号牌号码的车辆信息进行比对。如果比对发现两者的信息不同,则认为该车为套牌车。然而,该方法仅适用于车辆信息不同的套牌车。但是,目前的套牌车绝大多数都具有与原车相同的车型、车标和车身颜色,因此通过该方法很难识别出上述套牌车。此外,车型、车标和车身颜色的识别在技术上尚不成熟,因此应用该方法在技术上也有一定的难度。
有人提出利用同一车辆经过相邻两个检测点的时间不可能小于最小时间阈值的原理来识别套牌车的方法,例如中国专利文献《一种套牌车的识别方法》(CN101587643A)、中国专利文献《套牌车的检测方法》(CN102881169A)、中国专利文献《高效实时的车辆套牌嫌疑分析方法及其装置》(CN102436746A)。这种方法存在以下缺点:
(1)需要预先存储所有检测点两两之间的时间阈值,需要存储的数据量随着检测点的增多呈平方数增长,数据量非常巨大,计算机难以实现,因此由于检测点数量的限制难以实现跨市或者跨省甚至全国联网运行。
(2)由于检测点分布范围很广,根本无法直接得到相距较远的两个检测点的时间阈值。在同一个路段的不同的时间段,该阈值也会不同,因此识别结果不准确。
中国专利文献《一种套牌车识别方法和系统》(CN102945605A)通过检测某个车牌的车辆进入和驶出检测点的时间段,将所有的检测点两两组合,判断每组检测点对应的时间段在时间上是否重叠,如果重叠则认为该车牌号为套牌。这种方法存在以下缺点:
(1)由于车辆经过检测点的时间段非常短,所以即使某个车辆为套牌车,也很可能由于它们没有同时经过检测点,导致时间段上并没有重合,无法检测出该套牌车辆,所以识别效率非常低。
中国专利文献《套牌车辆的检测装置、检测系统》(CN202677616U)通过检测出某个车牌号的车辆经过相邻两个检测点的时间段,统计该时间段内的不同的车牌号码数来计算出车流量,再结合相邻检测点的参数配置表中的自由行驶速度和阻塞密度计算出该时间段内的合理的车速阈值,根据这两个检测点的实际距离以及时间段长度计算出该时间段内的平均车速,如果该平均车速大于车速阈值则认为该车牌号为套牌。这种方法存在以下缺点:
(1)为了检测某一个车牌号是否为套牌,需要对一段时间内该路段的车流量进行统计,再根据自由行驶速度和阻塞密度模型计算出车速阈值,计算量大,操作复杂,可靠度受自由行驶速度和阻塞密度模型影响大,识别准确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套牌车的识别方法,该方法利用同一辆车在一段时间内不可能行驶超过这段时间的最大直线理论距离的原理,在检测到某个车牌号时根据本次检测时间与上一次检测时间之差乘以最高车速得到理论上该车辆位置与上一次车辆位置的最大直线距离,再根据检测到该车牌号的检测点的经纬度坐标与上一次检测到该车牌号的检测点的经纬度坐标计算出实际的直线距离。将两个距离相比较,如果实际距离大于最大直线距离,则认为该车牌号为套牌。该方法计算量小,适合城市内、跨市、跨省甚至全国联网运行,检测范围越大,识别效率越高。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套牌车的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所有的道路交通检测点进行依次编号1,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超,未经徐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617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橡胶软管自动粘贴标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弹力胶针机的缓冲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