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强直性脊柱炎标志物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58147.2 | 申请日: | 2016-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711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郑智俊;张林爽;吴春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锐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6883 | 分类号: | C12Q1/6883;C12Q1/06;A23L33/135;A61K45/00;A61P19/08;A61P2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李志东 |
地址: | 201114 上海市闵行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强直性脊柱炎 标志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直性脊柱炎标志物,包括以下微生物中的至少两种:双歧杆菌株Bifidobacterium_pseudocatenulatum_DSM_20438、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梭菌Clostridiales、产气柯林斯菌株Collinsella_aerofaciens_ATCC_25986和瘤胃球菌株Ruminococcus_5_1_39BFAA。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利用强直性脊柱炎标志物确定个体状态的方法及装置。相较于健康群体,所称的强直性脊柱炎标志物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群体中显著富集,能够作为健康群体和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群体的区分标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标志物领域,具体的,本发明涉及强直性脊柱炎生物标志物及其应用,更具体的,本发明涉及一种强直性脊柱炎标志物、强直性脊柱炎标志物的用途、一种利用强直性脊柱炎标志物确定个体的状态的方法、一种利用强直性脊柱炎标志物确定个体的状态的装置、一种利用强直性脊柱炎标志物对多个个体进行分类的方法、一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药物以及一种制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药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主要侵犯脊柱,并累及骶髂关节和周围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起病多为15~30岁的男性,现在研究显示,该病男女之比为2:1~3:1,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研究结果表明该病与遗传素质、感染及免疫等因素有关。
强直性脊柱炎一般起病比较隐匿,早期可无任何临床症状,有些病人在早期可表现出轻度的全身症状,如乏力、消瘦、长期或间断低热、厌食、轻度贫血等。由于病情较轻,病人大多不能早期发现,致使病情延误,失去最佳治疗时机。
强直性脊柱炎与人体白细胞抗原HLA-B27密切相关,据流行病学调查,强直性脊柱炎病人HLA-B27阳性率高达90%~96%,而普通人群HLA-27阳性率仅4%~9%;HLA-B27阳性者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率约为10%~20%,而普通人群发病为1‰~2‰,相差约100倍。虽然HLA-B27检测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但绝大部分的患者还要通过病史、体征和X线检查作出诊断。目前,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主要是用CT、放射性核扫描、磁共振等影像学进行检查,检查过程较复杂。
随着人体基因组测序完成及高通量测序技术的高速发展,基因筛查成为强直性脊柱炎诊断的方向,对于发现强直性脊柱炎潜在人群很有优势。研究表明超过70%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患有肠道炎症,这些患者中5~10%肠道炎症很严重,可能会发展为临床上的炎症性肠病(IBD)或克罗恩氏病(CD)(Mielants et al.,1985)。克罗恩氏病(CD)的一些标记基因与强直性脊柱炎相关联(Parkes et al.,2013),说明两种疾病可能有类似发病机制,可能与肠道失调相关。有研究表明与强直性脊柱炎相关的多基因在肠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如涉及到白介素IL-23途径的基因对肠道健康的调节起重要作用(Wellcome et al.,2007)。与健康对照相比,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及其直系亲属肠道通透性增加,再次说明肠道微生物在强直性脊柱炎中的重要作用(Mielants et al.,1991)。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肠道微生物标记物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或至少提供一种商业选择。
依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强直性脊柱炎标志物,所述标志物包括以下微生物中的至少两种:双歧杆菌株Bifidobacterium_pseudocatenulatum_DSM_20438、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梭菌Clostridiales、产气柯林斯菌株Collinsella_aerofaciens_ATCC_25986和瘤胃球菌株Ruminococcus_5_1_39BFA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锐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锐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581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