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辊底式淬火炉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58004.1 | 申请日: | 2016-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031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李琦;李广;谢延翠;韩帅;于莉莉;杨俊山;亓岩;张新华;于增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667 | 分类号: | C21D1/667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迟芳 |
地址: | 150060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辊底式 淬火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淬火炉,具体涉及一种辊底式淬火炉。
背景技术
淬火工艺是板材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够改善板材的内部分子应 力,使板材达到需要的性能。但淬火工艺在长期的生产中存在以下问题:
1、传统的淬火设备效率低下,在生产任务大时尤为明显;
2、传统的淬火设备需要的生产人员多,大大的浪费人力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传统的淬火设备效率低,并且浪费人力资源的问题,进而提出一种辊底 式淬火炉。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辊底式淬火炉包括上料装置、加热炉、 淬火装置、烘干装置和卸料装置,上料装置设置在加热炉的入口处,卸料装置设置在烘干 装置的出料口处,加热炉、淬火装置和烘干装置由左至右依次设置在上料装置与卸料装置 之间,上料装置包括多个齿轮电机、多个链驱动装置和第一输送辊道,第一输送辊道包括 多个输送辊,多个输送辊由左至右依次平行设置,多个输送辊的两端均由多个链驱动装置 驱动,每个链驱动装置与相应的一个齿轮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卸料装置的结构与上料装置 的结构相同,加热炉的壳体包括内壳和外壳,内壳悬挂设置在外壳的内壁上,内壳的下部 设置有第二输送辊道,内壳的上部设置有多个循环风机,
淬火装置内部包括硬沾火区、软沾火区和后冷却区,淬火装置内部的下部设置有第三 输送辊道,硬沾火区与软沾火区交叠设置,硬沾火区和后冷却区沿着板材的运行方向依次 分布,硬沾火区和后冷却区内第三输送辊道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多个第一喷嘴,硬沾火 区内的第三输送辊道的上部和下部的每个第一喷嘴的中心轴线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 15°~30°,后冷却区内第三输送辊道的上部的每个第一喷嘴均竖直设置,后冷却区内第 三输送辊道的下部的每个第一喷嘴的中心轴线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5°~30°,软沾 火区内第三输送辊道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多个第二喷嘴,多个第二喷嘴均竖直设置,软 沾火区内第三输送辊道的上部的每个第二喷嘴的高度上下可调,硬沾火区内的多个第一喷 嘴与软沾火区内的多个第二喷嘴交错设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将传统的高度位移转化为长度位移,通过辊道运行的方式,将加热炉、淬火装 置和烘干装置依次排列,通过辊道的旋转运行,将板材依次带入上述工艺部分之中,最终 出来的板材就可以吊下并运往下一工序进行处理。整个过程可实现自动化控制,节省了人 力资源,使得工作效率提高了40%,本发明维护方便、使用寿命长,适合生产及工艺要 求。淬火装置内部包括硬沾火区、软沾火区和后冷却区,与之前的只有一个沾火区域相比, 使得沾火效果更加稳定,并且硬沾火区与软沾火区重叠设置,节省了设备的长度,节省淬 火炉的占用空间,并且通过改变沾火时间和辊道的运行速度,对于不同的合金和不同材料 的板材,都可以控制其板形,使其不易翘曲。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淬火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处剖视图;
图4是硬沾火区和软沾火区内第三输送辊道上部喷嘴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5是硬沾火区和软沾火区内第三输送辊道下部喷嘴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6是加热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上料装置或卸料装置的局部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上料装置或卸料装置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580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W18Cr4V刀具钢的热处理工艺
- 下一篇:一种Cr12的热处理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