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后雨刮臂拉簧防腐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56937.7 | 申请日: | 2016-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9972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吴德俊;曹刚;曾聪;何忠树;邱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S1/34 | 分类号: | B60S1/34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后雨刮臂 拉簧 防腐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电器系统零部件,具体是一种汽车后雨刮臂拉簧防腐结构。
背景技术
后雨刮臂装配于汽车背门后挡风玻璃下边缘处常态位置,刮臂壳体1与拉簧2的装配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拉簧2的拉钩的一端被2约束块26约束,另一端被罩盖的连接头3约束。经研究,不同天气环境下,汽车雨刮臂的所有机械行为、运动位置,都会有很大的拉簧簧圈腐蚀的风险。图2隐藏了拉簧2,刮臂壳体1的两侧壁形成了刮臂内槽的横向封闭,而轴向上只有约束块26一端未封闭,这样的结构严重地阻碍了通风和导排水,一旦拉簧2的簧圈上积水或囤积杂质就很难清除,从而导致腐蚀。
出于成本考虑,汽车的后雨刮臂内置的拉簧只有薄薄的防腐涂层。但在汽车长期使用过程中,积水凹坑经车辆碾压后卷起较脏的泥水、泥浆等,极易通过挡风玻璃飞溅到拉簧簧圈处,粘附与囤积。泥水、泥浆以及泥土中带有的酸、碱性杂质,空气中的灰尘等腐蚀物,因防腐结构设计的缺陷或不足让腐蚀物未及时导走、排除,破坏表面涂层,从而导致簧圈与腐蚀物形成化学腐蚀,在液体介质作用下形成原电池的电化学腐蚀的综合腐蚀。如果在汽车的后雨刮臂拉簧的防腐涂层上,再继续增加涂层厚度,这样会大量持续增加产品生产成本;特别在产品量产时,防腐涂层成本随厚度增加成指数形式增长。
许多雨雪较多地区,雨刮使用非常频繁。当地用户基本上一年就需更换一次雨刮片。在更换雨刮片时,需要折叠雨刮臂;有些极寒地区为了防止刮臂与挡风玻璃冻结成一体,每晚都有折叠雨刮臂的习惯。此时,雨刮臂的内部结构就清晰地展现在用户面前,如果雨刮内部唯一的金属结构——拉簧,生锈了,暴露的腐蚀产物会十分醒目严重影响用户的满意度,甚至随着时间的增加,腐蚀程度的加深,将影响到使用产品的结构强度,形成腐蚀的强度破坏,最终影响到整车产品的质量和口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后雨刮臂拉簧防腐结构,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后雨刮臂中的拉簧易被腐蚀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后雨刮臂拉簧防腐结构,其包括刮臂壳体和罩盖,刮臂壳体设有容纳拉簧簧圈的刮臂内槽,刮臂内槽的前端固定有与拉簧前端配合连接的约束块,罩盖中安装有连接罩盖与刮臂壳体的连接头,连接头与拉簧后端配合连接,刮臂壳体与罩盖间具有折叠间隙,刮臂内槽中设有L型的肋板,肋板的纵部位于簧圈的侧方,肋板的横部位于簧圈的下方;肋板纵部以及刮臂内槽与肋板相邻的侧壁上设有通孔,肋板的横部以及刮臂内槽的后端壁上也设有通孔,贯通刮臂内槽侧壁上的通孔、刮臂内槽后端壁上的通孔以及折叠间隙的空间形成第一流通通道,贯通刮臂内槽侧壁上的通孔、肋板纵部的通孔、肋板横部的通孔、刮臂内槽后端壁上的通孔以及折叠间隙的空间形成第二流通通道。
进一步的,刮臂内槽侧部上的通孔为沿轴向均布的一排通孔,肋板纵部的通孔分布在前后两端部且与刮臂内槽侧壁上的部分通孔构成数组同心孔;刮臂内槽的后端壁和肋板横部的通孔沿左右方向分布且构成数组同心孔。
进一步的,刮臂内槽的后端壁包括两个左右对称的倒L型的壁板,两壁板的纵部相邻且轴向平行,两壁板的纵部间有通槽和连接部,该连接部设有轴向贯穿的通孔,该通孔与通槽、肋板横部的一个通孔构成一组同心孔,贯穿该组同心孔、刮臂内槽侧壁与肋板纵部间的同心孔的空间形成第三流通通道;贯穿刮臂内槽侧壁上的通孔、连接部的通孔、通槽的空间形成第四流通通道。
进一步的,壁板的横部上设有一个通孔,肋板的横部设有位于左、中、右部的三个通孔,该三个通孔与壁板横部上的通孔以及连接部的通孔构成三组同心孔。
进一步的,两壁板的纵部上各设有一个通孔,贯通刮臂内槽侧壁上的通孔、两壁板连接部的通孔、壁板纵部的通孔、折叠间隙的空间形成第五流通通道;贯穿刮臂内槽侧壁与肋板纵部间的同心孔、肋板横部的通孔、两壁板连接部的通孔、壁板纵部的通孔、折叠间隙的空间形成第六流通通道。
进一步的,刮臂内槽的前端壁包括左右布置的两加强筋板,约束块连接在两加强筋板之间,两加强筋板之间形成位于约束块下方呈轴向的槽,贯通刮臂内槽侧壁上的通孔、肋板纵部的通孔、两加强筋板之间的槽的空间形成第七流通通道。
进一步的,刮臂内槽侧壁上的通孔有十一个,肋板纵部的前端部的通孔为一个,肋板纵部的后端部的通孔为三个,刮臂内槽侧壁与肋板纵部间形成四组同心孔。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为条形孔,肋板纵部上的通孔、肋板横部上的通孔、刮臂内槽后端壁上的通孔在宽度上依次递增。
进一步的,所述刮臂壳体与肋板经注塑拔模、抽芯开孔而整体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569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执行器力矩控制机构
- 下一篇:充气式密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