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水稻内生泛菌和小球藻共培养提高小球藻油脂产率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56256.0 | 申请日: | 2016-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5509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赵艳;史玉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商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P39/00 | 分类号: | C12P39/00;C12P7/64;C12R1/01;C12R1/89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陈升华 |
地址: | 31001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水稻 内生泛菌 小球藻 培养 提高 油脂 方法 | ||
1.一种利用水稻内生泛菌和小球藻共培养提高小球藻油脂产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将水稻内生泛菌和小球藻在光照下进行菌藻共培养,培养结束后,得到菌藻共培养液;所述的水稻内生泛菌与小球藻的菌藻比为1~1000:1;
2)对菌藻共培养液进行细胞分离,得到小球藻细胞沉淀和内含水稻内生泛菌的上清菌液,将小球藻细胞沉淀经处理后得到小球藻细胞干品;
3)将小球藻细胞干品粉碎,得到藻粉,之后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液提取总油脂,得到总油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水稻内生泛菌和小球藻共培养提高小球藻油脂产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菌藻共培养的条件为:培养条件均为23℃~33℃,光强1500~2500Lux,光周期为10~14hr昼/10~14hr夜,主要为静置培养,每天摇动培养瓶混匀2~6次直至培养周期结束,培养周期为9~15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水稻内生泛菌和小球藻共培养提高小球藻油脂产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细胞分离包括:菌藻共培养液先在超声波条件下处理,之后离心,得到小球藻细胞沉淀和内含水稻内生泛菌的上清菌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水稻内生泛菌和小球藻共培养提高小球藻油脂产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超声波条件为:在140W~180W、30kHz~50kHz超声波条件下处理15s~45s。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水稻内生泛菌和小球藻共培养提高小球藻油脂产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离心为在1000~1400r/min低速离心3~10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水稻内生泛菌和小球藻共培养提高小球藻油脂产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处理包括:洗涤、离心和干燥,将小球藻细胞沉淀加入蒸馏水重悬洗涤后,经6000~10000r/min离心5~20min后收集,之后在30℃~50℃低温条件下烘干,得到小球藻藻细胞干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水稻内生泛菌和小球藻共培养提高小球藻油脂产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有机溶剂提取液为氯仿-甲醇提取液,所述的氯仿-甲醇提取液由体积比1~3:1的氯仿和甲醇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水稻内生泛菌和小球藻共培养提高小球藻油脂产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藻粉的质量与有机溶剂提取液的体积为1g:45~75m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商大学,未经浙江工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5625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