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灵芝烯酸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148142.1 | 申请日: | 2016-03-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2020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 发明(设计)人: | 邱莉;谢集照;焦杨;邹录惠;谢婷;韦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医科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7J9/00 | 分类号: | C07J9/00;A61K31/575;A61P25/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30021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灵芝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是从天然产物中提取活性成分的方法和活性成分用途。
背景技术
神经退行性病变是一类以神经元丧失正常的功能和结构甚至死亡为病理特征的疾病,包括帕金森病(PD)、阿尔茨海默病(AD),多发性硬化(MS)等,这些疾病的发生与发展都与神经炎症密切相关。神经炎症反应介导的神经元退行性病变主要是由胶质细胞的激活及外周入侵的淋巴细胞释放神经毒性因子所引起的。小胶质细胞BV-2是神经系统常驻的免疫细胞。持续或过度活化的小胶质细胞介导神经炎症,释放包括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前列腺素及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等在内的炎症介质,直接或间接损伤神经元,导致继发性神经损伤。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抑制小胶质细胞BV-2激活及其介导的炎症反应可显著减少神经毒性物质释放,减轻神经功能损伤。
灵芝是灵芝科真菌的总称,属于真菌界,担子菌门,担子菌纲,非褶菌目的一类高等担子菌,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推崇的滋补强壮、扶正培本的珍贵药品,久服有轻身延年的功效。《神农本草经》将灵芝列为上品。关于灵芝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多年来一直都是国内外药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但绝大部分的研究集中在赤芝Ganoderma Lucidum这个品种,偶有涉及紫芝Ganoderma sinense、松杉灵芝Ganoderma tsugae、薄盖灵芝Ganoderma capense、树舌灵芝Ganoderma applanatum等品种。
弱光泽灵芝Ganoderma curtisii(Berk.)Murrill在国内河北、江西、湖南、海南、四川、云南均发现有分布,本课题组在前期调研中首次发现其在广西境内有分布,标本样品现收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国家菌物标本馆。本课题组前期工作中采用薄层色谱(TLC)分析比对了弱光泽灵芝与赤芝的化学成分,发现弱光泽灵芝与赤芝含有相类似的次生代谢产物,但二者之间也具有明显的差异,对其药学及药效学方面的研究目前未见国内外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从弱光泽灵芝中提取灵芝烯酸的方法和灵芝烯酸的用途。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1.五个灵芝烯酸,结构式为:
2.灵芝烯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弱光泽灵芝经过提取、萃取、硅胶柱层析、ODS柱层析、制备液相分离得到五个灵芝烯酸。
3.灵芝烯酸抑制LPS诱导BV-2小胶质细胞释放NO的活性。
本发明的益效如下:
1.进行了弱光泽灵芝的药学研究且得到积极的结果,纠正了之前人们普遍认为其效果不佳而不进行研究的技术偏见,为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2.提供了神经退行性病变的可能先导化合物。
附图说明
图1为化合物(1)的1H-NMR
图2为化合物(1)的13C-NMR
图3为化合物(2)的1H-NMR
图4为化合物(2)的13C-NMR
图5为化合物(3)的1H-NMR
图6为化合物(3)的13C-NMR
图7为化合物(4)的1H-NMR
图8为化合物(4)的13C-NMR
图9为化合物(5)的1H-NMR
图10为化合物(5)的13C-NMR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化合物提取:弱光泽灵芝的子实体20kg打成粗粉,用10倍重量的85%(体积比,下同)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回收乙醇,得浸膏670克。将浸膏分散于5升水中,依次用与水等体积的乙酸乙酯、正丁醇各萃取3次,减压蒸去溶剂后分别得乙酸乙酯层LE(550g)、正丁醇层LB和水层提取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医科大学,未经广西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481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