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分离复合膜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48124.3 | 申请日: | 2016-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0693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赖宇伦;张志彰;颜绍仪;许荣男;郭峻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D71/58 | 分类号: | B01D71/58;B01D71/24;B01D69/12;B01D53/2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宋焰琴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分 复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离复合膜,包含:一多孔性支撑材,其中该多孔性支撑材的材质为一高分子,且该高分子具有重复单元或重复单元以及,一选择层,配置于该多孔性支撑材之上,其中该选择层由多层氧化石墨烯层所构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分离复合膜。
背景技术
传统上一般的除湿方式是以冷媒压缩机系统来冷凝空气中的水气,以达到空气干燥的目的。但是由于使用冷媒会衍生破坏臭氧层的问题,因此开发不需冷煤的空气除湿或干燥技术,愈来愈受到重视。
不同于冷凝压缩式除湿、固体转轮吸脱附式除湿或者盐类溶液吸收式除湿的技术,薄膜分离式除湿技术不需使用压缩机、冷媒或者加热再生装置,薄膜分离式除湿技术是以水蒸气压差驱动水蒸气自湿空气中分离,进而达到除湿的目的。由于薄膜分离式除湿技术是以薄膜分离水气的特性达到除湿的目的,具有不受环境气体温度及湿度条件限制,并且不需使用传统的压缩机或者加热再生装置,因此具有避免使用冷煤及低能耗等技术优势。
由于薄膜分离式除湿技术的效能取决于所使用的薄膜的性质。因此,需要开发出具有更高水蒸气通透率(water vapor permeance)及水蒸气/空气分离因子(water/airseparation factor)的薄膜,以改善薄膜分离式除湿技术的效能。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分离复合膜,包含一多孔性支撑材,其中该多孔性支撑材的材质为一高分子,且该高分子具有重复单元或以及一配置于该多孔性支撑材之上的选择层,其中该选择层由多层氧化石墨烯层所构成。
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本发明亦提供一种水分离复合膜,包含一多孔性支撑材;以及一配置于该多孔性支撑材之上的选择层,其中该选择层包含多层氧化石墨烯层,且一有机化合物分散于任两相邻氧化石墨烯层之间,其中该有机化合物具有如式(I)或式(II)所示的结构
X-A-X式(II)
其中X独立地为-OH、-NH2、-SH、或R1以及R2独立地为氢或具有1-12碳原子的烷基;A为或以及,当X为-OH、-NH2或-SH时,n为2或3,以及当X为或时,n为0或1。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水分离复合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述水分离复合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述区域3的放大示意图;
图4-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水分离复合膜(I)-(III)的扫描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图谱;
图7为绘示出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4所述的除湿装置的方块示意图;以及
图8-1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水分离复合膜(V)、(XI)以及(XIV)的扫描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图谱。
【附图标记说明】
3 区域
10 水分离复合膜
12 多孔性支撑材
13 孔洞
14、14A 选择层
15 氧化石墨烯层
16 有机化合物
100 除湿装置
102 恒温恒湿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481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