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梯状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耐磨辊套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44499.2 | 申请日: | 2016-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0331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0 |
发明(设计)人: | 李祖来;毕金凤;山泉;蒋业华;周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38/04 | 分类号: | C22C38/04;C22C38/02;B22D13/00;B22D19/16;C21D9/40;C21D1/20;C21D1/30;B02C15/00;B02C4/30;B32B1/08;B32B15/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梯状贝氏体 马氏体 复相钢 耐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梯状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耐磨辊套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金属材料铸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立磨、雷蒙磨等骨料破碎研磨设备,广泛应用于水泥、电力、煤炭等工业领域。作为这些设备的主要功能性部件,磨辊辊套的工作表现直接制约着整个设备的工作效率。由于在严酷的磨损条件下进行工作,对磨辊辊套的抗磨性能提出了严苛的要求,尤其是辊套表面直接承受着高强度磨损和交变强压力作用,因此现有的辊套多采用复合结构,辊套的表层选用高抗磨材料进行强化。目前,磨辊辊套的复合生产工艺主要有两种,一种采用堆焊方式,以具有足够韧性的碳钢作为基体,在表面对焊高铬铸铁等高抗磨材料,提升辊套的抗磨性能。但此种方式,由于堆焊时,基体材料和表层增强材料间存在着应力,且在工作过程中,两种材料间的弹性模量差别较大,持续工作将引起界面处交变应力的产生,在两种应力的共同作用下表面的强化层易发生脱落,导致正常生产受到影响。另一种成形方式,将高抗磨性的高铬铸铁等材料与碳钢进行离心复合,先浇铸外圈抗磨层,后浇铸内圈基体层,铸件成形冷却后,进行热处理,但由于要考虑到两种不同材料的热物理性能以及力学性能的差异,往往热处理的工艺较为复杂,也易于在工作过程两种材料的界面处产生较大应力。此外,这两种复合方式的复合强化层所选用的材料合金元素含量较高,提升了复合辊套的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梯状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耐磨辊套,所述复相钢耐磨辊套包括:外层和内层,外层为高硬度耐磨层,内层为韧性基体层。
所述外层的化学组成按重量百分比为:C含量0.50~0.60%,Si含量1.80-2.00%,Mn含量2.50-3.00 %,P含量≤0.03 %,S含量≤0.03 %。
所述内层的化学组成按重量百分比为:C含量0.35-0.45%,Si含量1.40~1.75%,Mn含量2.00-2.40%,P含量≤0.03 %,S含量≤0.03 %。
优选的,本发明所述外层与内层的厚度比例为1:1.5-1:3。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梯状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耐磨辊套的制备方法,通过简单热处理方法就可以得到高耐磨性、低生产成本的优质辊套;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配料:根据外层和内层的成分进行配料,利用中频感应电炉分别熔炼。
(2)离心铸造成形:首先将外层钢水浇入高速旋转的铸造金属型内,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外层钢水迅速形成液体空心圆柱体,此时离心机转速为700-800r/min;更换浇口管,待外层内壁表面温度降到1200℃~1350℃时,再浇入内层钢水,并保持金属型的高速旋转,此时离心机转速为750-850r/min,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内层钢水形成液体空心圆柱体,钢水的温度降低到1000-1050℃,离心机转速将至350-450r/min凝固成内外成分不一样具有双层结构的辊套;辊套温度降低至200℃~300℃后,从金属型内取出。
(3)将取出的辊套进行去应力退火,回火温度控制在450-600℃之间,并保温90-150min,然后空冷至室温,然后进行粗加工。
(4)将步骤(3)得到的辊套以3~6℃/min的速度加热至900~950℃,保温120~240min进行盐浴等温淬火处理,盐浴温度为280-320℃,盐浴时间为2-4小时,随炉冷却至室温得到梯状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耐磨辊套。
优选的,本发明所述外层钢水出炉温度为1550~1580℃,浇注温度为1470~1530℃。
优选的,本发明所述内层钢水的出炉温度为1580~1600℃,浇注温度为1480~154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述贝氏体-马氏体复相材料,主要由廉价的C、Si、Mn元素组成,而现有的其它技术所选用的原材料成分中含有大量的Cr、Ni、Mo等昂贵元素,而通过热处理后,贝氏体-马氏体复相材料能够获得与高铬铸铁等抗磨材料相近的性能,辊套外层硬度为57~62HRC,冲击韧性10-13J/cm2,内层硬度为50-55HRC,冲击韧性19-21J/cm2,使得本发明所述方法具有明显竞技性优势。
(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所采用的热处理工艺简单,只需要进行等温淬火+回火的处理工艺,在热处理过程中,无需考虑内、外圈材料热物理性能差异较大所引起的热变形应力的不利影响,而将热处理工艺复杂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444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居里温度材料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特厚高纯净度塑料模具钢板的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