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生物胞外多糖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44414.0 | 申请日: | 2016-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4799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2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军;赵祥颖;田延军;赵晨;张家祥;王晓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C12P19/04 | 分类号: | C12P19/04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张勇 |
地址: | 25001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生物 多糖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生物胞外多糖及其制备方法,利用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SFEP‑01进行胞外多糖的制备,发酵胞外多糖产率可达8‑12g/L,所产胞外多糖具有极强的凝胶活性、抗氧化活性、还原能力和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该菌株所产胞外多糖主要含有两种成分:EPS Ⅰ和EPS Ⅱ,EPS Ⅰ为杂多糖,单糖残基为葡萄糖、甘露糖和鼠李糖,EPS Ⅱ为均一多糖,单糖残基为葡萄糖;所述菌株已于2016年1月14日保藏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6035。所述菌株和多糖均具有良好研究开发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多糖领域,涉及一种微生物胞外多糖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SFEP-01发酵制备的胞外多糖及其制备纯化方法。
背景技术
微生物多糖在细胞内主要有三种存在形式:①黏附在细胞表面上,即胞壁多糖;②分泌到培养基中,即胞外多糖;③构成微生物细胞的成分,即胞内多糖;而其中的胞外多糖具有产生量大、易于与菌体分离、可通过深层发酵实现工业化生产。
微生物胞外多糖(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s,EPS)是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为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产生的一种对自身具有保护作用的生物高聚物。微生物胞外多糖和植物多糖相比较具有以下优势:①生产周期短,不受季节、地域、病虫害等条件的限制;②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③应用广泛。目前已有多种微生物胞外多糖已经发展成为一类新型的发酵产品,作为增稠剂、稳定剂、乳化剂、保湿剂、胶凝剂、悬浮剂等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食品和制药等多个领域。近年来有关海洋微生物和乳酸菌微生物胞外多糖研究活跃,不断有新型多糖结构被鉴定。微生物多糖作为天然活性大分子,在生物医药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新菌种的进一步探索成为新型胞外多糖的一个重要来源。CN102816724B公开了一株放射形根瘤菌,其产生主要由半乳糖和葡萄糖组成的胞外多糖,其胞外多糖水溶性好,且在低浓度下具有良好的粘度、表面活性、蛋白质可混性以及良好的稳定性和乳化性。CN102965318B公开了一种产胞外多糖的嗜热链球菌,该菌株在42℃条件下用M17培养液发酵30小时产胞外多糖148mg/L,胞外多糖可明显提高发酵乳的粘度和凝胶强度。CN104232548A公开了一株假单胞菌,其合成的凝胶多糖为胞外多糖,将发酵条件优化,凝胶多糖产量可达5.94g/L。
此外,不同的微生物菌株往往产生不同类型的胞外多糖,不同的胞外多糖也具有不同的结构和/性能。到目前为止,已大量投产的微生物胞外多糖有黄原胶(Xanthan gum)、结冷胶(Gellan g um)、小核菌葡聚糖(Sclee roglucan)、短梗霉多糖(Pullulan)、热凝多糖(Curdlan)等。
如何开发生产胞外多糖的新菌种、开发新型的胞外多糖以及提高胞外多糖的产量,是微生物多糖领域技术人员面临的问题。
发明内容
在现有技术已有开发微生物多糖的基础上,本发明提供一株高产细菌胞外多糖的假单胞菌,并利用该菌株发酵制备胞外多糖及进行多糖纯化。该菌株能够转化甘油、葡萄糖、淀粉、柠檬酸钠等产生凝胶型胞外多糖。
发明人从海洋真菌发酵生产DHA的发酵培养污染物中采用常规方法分离筛选得到一株高产胞外多糖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SFEP-01,该菌株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日期为2016年1月14日,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6035,保藏地址:中国武汉武汉大学,其具有如下生物学特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未经山东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444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