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胺的酰基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43429.5 | 申请日: | 2016-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6949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邹建平;张国玉;张沛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233/65 | 分类号: | C07C233/65;C07C233/25;C07C233/66;C07C233/75;C07C231/10;C07D213/75;C07D307/66;C07D333/36;C07D207/34;C07D295/192;C07D207/14;C07C311/51;C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2103 | 代理人: | 陶海锋,孙周强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酰基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胺的酰基化方法。
背景技术
酰胺键也称肽键,是形成蛋白质分子的基本结构单元,各种蛋白质是保持生命体一切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含有酰胺键且具有合适分子结构、合适脂溶性的有机小分子,能对某种或一类蛋白质施加影响的有机小分子都具有一定的生理作用。
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具有酰胺键,作为药物已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甲草胺、乙草胺、萘丙酰草胺等具有酰胺键,它们作为除草剂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普遍的使用;另外有大量的药物中含有酰胺键,如抗菌药物吗啉噁酮Linezolid、抗病毒药物硫酸茚地那韦Indinavir Sulfate、奈韦拉平Nevirapine、磷酸奥司他韦Oseltamivir Phosphate、局部麻醉剂盐酸罗哌卡因Ropivacaine Hydrochloride、易激性胃肠综合征药MKC-733、镇痛药Tonabersat等(参见:钱清华,张萍,《药物合成技术》,化学化工出版社,2009年12月)。部分含有酰胺键的药物结构如下:
现有技术中,胺的酰基化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类:
1、酸与胺在脱水剂存在下制备酰胺。该方法存在脱水剂价格贵、反应条件苛刻、产率低等不足。Mukhopadhyay公开了在活性氧化铝催化下,由酸与胺反应制备酰胺衍生物的方法(参见:Sabari Ghosh, Asim Bhaumik, John Mondal, Amit Mallik, Sumita Sengupta and Chhanda Mukhopadhyay Green Chem., 2012, 14, 3220–3229);该方法存在底物适用范围较窄、反应温度较高、催化剂活性难以保持稳定等不足;其技术路线如下:
2、酰氯与胺反应制备酰胺。该方法存在酰氯腐蚀性强、难以保存、反应过程和后处理过程污染大等不足。Choudhary公开了由加热分解产生的Ni-Fe共催化剂催化的酰氯与胺反应制备酰胺衍生物的方法(参见:V. R. Choudhary D. K. Dumbre Catalysis Communications 12 (2011) 1351–1356);该方法需要使用酰氯这种强腐蚀性的原料、同时存在催化剂活性难以保持稳定等不足;其技术路线如下:
3、酯与胺反应制备酰胺。Varma公开了微波条件下,由酸与胺反应制备酰胺衍生物的方法(参见:Rajender S. Varma ,and Kannan P. Naicker Tetrahedron Letters 40 (1999) 6177-6180);该方法存在底物适用范围窄、难以放大的不足;其技术路线如下:
4. 伯酰胺或仲酰胺的烷基化或芳基化制备酰胺。Wolf公开了铜催化下卤代烃与酰胺反应制备其他酰胺的方法(参见:Hanhui Xu, Christian Wolf, Chem. Commun., 2009, 1715–1717);该方法存在底物适用范围窄、底物难以得到、反应条件苛刻等不足;其技术路线如下:
已公开的制备酰胺的方法中存在底物腐蚀性大、底物适用范围窄、催化剂活性难以保持稳定、反应条件苛刻、污染大、操作不便、反应规模难以放大等不足。因此,寻找一种符合绿色化学要求、反应条件温和、普适性好、适合于规模化生产的方法很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胺的酰基化方法。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胺的酰基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胺衍生物、酰肼衍生物、有机过氧化物和催化剂溶于溶剂中,于40~80℃反应,获得酰胺衍生物;
所述胺衍生物选自胺、四氢吡咯、哌啶、吗啉、二正丙基胺中的一种;或者所述胺衍生物的化学结构式为式Ⅰ或者式Ⅱ的化学结构通式;
其中R1、R2、R3、R4的选择采取以下方案之一:
(1) R1为氢、甲基、甲氧基、氟、氯或溴中的一种,R2、R3和R4都为氢;
(2) R2为甲基、甲氧基、氟、氯或溴中的一种,R1、R3和R4都为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434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