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酸盐岩的酸压效果的评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43414.9 | 申请日: | 2016-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911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周健;蒋廷学;姚奕明;张旭东;徐胜强;吴峙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43/27 | 分类号: | E21B43/27;E21B4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刘烽;常怡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酸盐 效果 评价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碳酸盐岩的酸压效果的评价方法,包括:对岩心试样进行形貌扫描,得到初始表面粗糙度;采用待测酸液对所述岩心试样进行酸蚀处理,完成酸蚀处理后再次进行形貌扫描,得到酸蚀后表面粗糙度;求出所述岩心试样的酸蚀后表面粗糙度与所述初始表面粗糙度的表面粗糙度差值;将求出的表面粗糙度差值与阈值进行比较,从而评价待测酸液的酸压效果。通过酸蚀前后的岩心试样表面的形貌特征来评价酸压效果,从而为后续的酸液的筛选、酸化压裂设计及优化、碳酸盐岩酸化增产记录的认识提供数据参考和理论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田开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酸盐岩的酸压效果的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酸化压裂是改造碳酸盐岩油气藏的一项有效增产措施。在酸化压裂过程中,当前置液或酸处理液以大于地层所能接受的注入排量施工时,井眼附近压力增大,当其高于地层破裂压力时,地层被压开,前置液或酸处理液进入裂缝;若继续维持一定的压力,裂缝将继续延伸,并随酸液的注入,发生酸岩反应,酸液不均匀地刻蚀地层裂缝壁面。如果设计得当,在撤除地面施工压力后,在地层压力下,裂缝不会闭合,具有一定导流能力的不均匀刻蚀通道使地层流体比较容易地流入井底。如果没有形成非均匀的刻蚀,则停泵后裂缝将会闭合,使得裂缝的导流能力很小。
酸蚀裂缝导流能力是评价酸压效果的关键参数之一,现有技术中,酸蚀裂缝导流能力的室内实验评价,主要通过导流实验系统完成,把碳酸盐岩制作加工成特制岩板(即岩心试样),通过模拟垂直裂缝,对前置液酸压、稠化酸酸压、多级注入闭合酸压等不同的工艺进行模拟实验研究,确定在不同闭合压力下酸蚀导流能力的大小,其中平行板渗透率计算公式采用达西公式。在上述酸蚀裂缝导流评价过程中,重点考虑了闭合压力、酸液粘度、排量等因素对酸蚀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但是,在实际作业施工过程中,由于酸盐反应随机性强,酸蚀裂缝导流能力难以准确预测,因而使其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碳酸盐岩的酸压效果的评价方法,通过酸蚀前后的岩板表面的形貌特征来评价酸压效果,从而为后续的酸液的筛选、酸化压裂设计及优化、碳酸盐岩酸化增产记录的认识提供数据参考和理论依据。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于提供一种碳酸盐岩的酸压效果的评价方法,包括:
对岩心试样进行形貌扫描,得到初始表面粗糙度;
采用待测酸液对所述岩心试样进行酸蚀处理,完成酸蚀处理后再次进行形貌扫描,得到酸蚀后表面粗糙度;
求出所述岩心试样的酸蚀后表面粗糙度与所述初始表面粗糙度的差值;
将求出的差值与阈值进行比较,从而评价待测酸液的酸压效果。
在碳酸盐岩酸压施工时,从注酸入口端到出口端岩样表面的酸蚀特征不尽相同,单凭导流能力无法反映施工过程中整个酸蚀裂缝酸压效果的变化。发明人经研究发现,通过对所述岩心试样在酸蚀前后的形貌特征进行表征,能够反映各个酸蚀位点的酸蚀效果,有利于得出更为客观全面的酸压效果评价。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阈值通过以下步骤获得:
对标准岩心试样进行形貌扫描,得到初始表面粗糙度;
采用标准酸液对所述标准岩心试样进行酸蚀处理,完成酸蚀处理后再次进行形貌扫描,得到酸蚀后表面粗糙度;
求出所述标准岩心试样的酸蚀后表面粗糙度与所述初始表面粗糙度的差值,作为阈值。
根据本发明,所述标准酸液为已经在生产实践中针对目标岩体使用的酸液。
根据本发明,所述标准岩心试样是作为标准酸液的酸蚀对象,用于测定阈值的岩心试样,其大小形状、化学组成等与所述岩心试样实质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434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井口回压调控方法与装置
- 下一篇:一种油气井动液面测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