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治疗神经胶质瘤的药物组合物在审
| 申请号: | 201610141026.7 | 申请日: | 2016-03-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484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 发明(设计)人: | 王赛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统益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K31/7048 | 分类号: | A61K31/7048;A61P35/00;A61K31/352;A61K31/585;A61K31/357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治疗 神经 胶质 药物 组合 | ||
1.一种用于治疗神经胶质瘤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由组分A、组分B、组成C和组分D组成,组分A是具有下述结构式的二萜化合物(Ⅰ):
组分B是具有下述结构式的醉茄内酯化合物(Ⅱ):
组分C是三萜皂苷类化合物echinosideA,结构式(Ⅲ):
组分D是具有下述结构式的黄酮类化合物(Ⅳ):
其中,按照总量为100%的重量百分含量计,
组分A为:52-63%;
组分C为:22-25%;
组分B为:8-12%
组分D之和为:8-12%
组分B和组分D之和不少于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神经胶质瘤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组分A二萜化合物(Ⅰ)的制备包含以下操作步骤:(a)将裸花紫珠的干燥地上部分粉碎,用70~80%乙醇热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浓缩至无醇味,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水饱和的正丁醇萃取,分别得到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b)步骤(a)中正丁醇取物用大孔树脂除杂,先用10%乙醇洗脱6个柱体积,再用70%乙醇洗脱8个柱体积,收集70%洗脱液,减压浓缩得70%乙醇洗脱浓缩物;(c)步骤(b)中70%乙醇洗脱浓缩物用正相硅胶分离,依次用体积比为40:1、20:1、10:1和5:1的二氯甲烷-甲醇梯度洗脱得到4个组分;(d)步骤(c)中组分4用正相硅胶进一步分离,依次用体积比为8:1、5:1和2:1的二氯甲烷-甲醇梯度洗脱得到3个组分;(e)步骤(d)中组分2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的反相硅胶分离,用体积百分浓度为70%的甲醇水溶液等度洗脱,收集8~12个柱体积洗脱液,洗脱液减压浓缩得到纯的二萜化合物(Ⅰ);
组分D黄酮类化合物(Ⅳ)从马鞭草中分离获得,具体分离步骤:
A、将马鞭草的干燥地上部分粉碎,用70~80%乙醇热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浓缩至无醇味,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水饱和的正丁醇萃取,分别得到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
B、步骤A中乙酸乙酯萃取物用大孔树脂除杂,先用10%乙醇洗脱10个柱体积,再用75%乙醇洗脱12个柱体积,收集75%乙醇洗脱液,减压浓缩得75%乙醇洗脱物浸膏;
C、步骤B中75%乙醇洗脱浸膏用正相硅胶分离,依次用体积比为80:1、40:1、20:1、10:1和1:1的二氯甲烷-甲醇梯度洗脱得到5个组分;
D、步骤C中组分3用正相硅胶进一步分离,依次用体积比为25:1、20:1和10:1的二氯甲烷-甲醇梯度洗脱得到3个组分;
E、步骤D中组分2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的反相硅胶分离,用体积百分浓度为70%的甲醇水溶液等度洗脱,收集9~13个柱体积洗脱液,洗脱液减压浓缩得到纯的黄酮类化合物(Ⅳ);
以上乙醇的百分浓度均是指体积百分浓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治疗神经胶质瘤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步骤(a)和步骤A所述用乙醇热回流提取均采用的乙醇浓度为7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治疗神经胶质瘤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步骤(b)和步骤B所述大孔树脂均为AB-8型大孔吸附树脂。
5.一种用于治疗神经胶质瘤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含治疗有效量的权利要求1所述药物组合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神经胶质瘤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选自如下的一种或两者以上的混合:乳糖、蔗糖、明胶、琼脂、果胶、阿拉伯树胶、硬脂酸镁、硬脂酸、纤维素的低级烷基醚、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树胶、脂肪酸、单硬脂酸甘油。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神经胶质瘤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权利要求1所述药物组合物的每日有效剂量为0.001-0.006g/kg人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统益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温州统益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4102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