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深部软弱复合顶板的矩形煤巷的分层支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37907.1 | 申请日: | 2016-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3602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赵光明;孟祥瑞;彭瑞;王超;董春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20/02 | 分类号: | E21D20/02;E21D2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骁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315 | 代理人: | 赵俊寅 |
地址: | 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软弱 复合 顶板 矩形 分层 支护 方法 | ||
1.一种基于深部软弱复合顶板的矩形煤巷的分层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根据矿井钻孔柱状图分析回采煤层的地质参数,并探测处于回采煤层中的回采巷道的位置和厚度;
(2)根据回采煤层的地质参数及回采巷道的位置和厚度设计分层支护装置,所述分层支护装置包括第一注浆锚杆、第二注浆锚杆和注浆长锚索,所述第一注浆锚杆、第二注浆锚杆和注浆长锚索结构相同;但长度和直径不同,与对应待支护的区域相适应;
(3)采用钻孔探测仪探测回采过程中巷道顶板的裂隙发育;
(4)采用第一注浆锚杆对回采巷道周围的裂隙发育区域进行第一层支护;
(5)采用第二注浆锚杆对回采巷道上方的软弱岩层区域进行第二层支护;
(6)采用注浆长锚索对回采巷道上方的坚硬岩层区域进行第三层支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深部软弱复合顶板的矩形煤巷的分层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层支护采用若干第一注浆锚杆,以间排距为800mm*800mm排列于回采巷道周围对煤巷进行第一层支护,且所述第一注浆锚杆的高度贯穿回采巷道上方的炭质泥岩层和煤线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深部软弱复合顶板的矩形煤巷的分层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层支护采用若干第二注浆锚杆,以间排距为1600mm*1600mm排列于回采巷道上方对煤巷进行第二层支护,且所述第二注浆锚杆的高度贯穿回采巷道上方的炭质泥岩层、煤线层和泥岩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深部软弱复合顶板的矩形煤巷的分层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层支护采用若干注浆长锚索,以间排距为1600mm*1600mm排列于回采巷道上方对煤巷进行第二层支护;所述注浆长锚索的高度贯穿回采巷道上方的炭质泥岩层、煤线层、泥岩层和沙质泥岩,且所述注浆长锚索吊在沙岩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深部软弱复合顶板的矩形煤巷的分层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注浆锚杆、第二注浆锚杆或注浆长锚索包括杆体(18)和设于杆体内部的注浆通道,所述杆体的上端设有注浆孔;所述杆体的下端设有托盘(20)并通过螺母(19)固定;所述杆体(18)上间距设有若干泄浆孔(22),且所述泄浆孔(22)的内部设有薄膜层,设于泄浆孔(22)的薄膜层厚度由大到小设置,且设于杆体下端的泄浆孔的薄膜层最薄;所述注浆通道内部设有若干注浆阻水条,且每两个泄浆孔(22)间设有一所述注浆阻水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深部软弱复合顶板的矩形煤巷的分层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注浆锚杆直径为22mm,长度为200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深部软弱复合顶板的矩形煤巷的分层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注浆锚杆直径为22mm,长度为430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深部软弱复合顶板的矩形煤巷的分层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长锚索直径为18.9mm,长度为100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3790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压高速密封结构
- 下一篇:一种静态爆破拆除盾构成型隧道零环管片的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