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应用于多种场合的折叠梯子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36864.5 | 申请日: | 2016-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4952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叶伟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州市智诚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6C1/383 | 分类号: | E06C1/383;E06C1/30 |
代理公司: | 台州蓝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9 | 代理人: | 蒋圳 |
地址: | 317523 浙江省台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多种 场合 折叠 梯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应用于多种场合的折叠梯子,包括第一登高单元和第二登高单元,第一登高单元和第二登高单元的上端铰接连接,第一登高单元和第二登高单元的两边外侧分别通过伸缩连接件连接,折叠梯子具备四种工作状态,分别为平地状态、台阶状态、展开增高状态以及车辆搭板状态。该折叠梯子在正常情况下折叠使用,当遇到坡道或台阶时,伸缩的四角可及时根据坡道或台阶的坡度调整折叠梯子的支撑角度,确保工作人员的登高作业安全;当进行更高高度的作业时,折叠梯子可伸展开,以墙面作为支撑形成更高的梯子;除了作为登高工具,在展开状态时,其还能作为车辆装载和卸载过程的渡桥,应用场合多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机械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可应用于多种场合的折叠梯子。
背景技术:
折叠梯子是常见的土木工程用品,是工作人员登高作业的必不可少的工具,其能够协助工作人员在工地上爬上或爬下。折叠梯子用时打开,用完折合起来,方便转移,由于其自身的多种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土建工程、装修工程中,折叠梯子的方便两用性被越来越多的人喜欢。
现有技术中的折叠梯子尽管具有多种优势,但其在以下方面仍需改进:首先,在攀爬高度上具有明显的弊端,难以满足较高高度的作业,在进行更高高度的作业时只能更换登高工具;其次,现有的折叠梯子结构固定,折叠梯子的四角尺寸不可改变,在台阶处或坡道上难以进行稳定的支撑;最后折叠梯子仅仅能够作为登高作业工具使用,应用场合单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可应用于多种场合的折叠梯子,该折叠梯子在正常情况下折叠使用,当遇到坡道或台阶时,伸缩的四角可及时根据坡道或台阶的坡度调整折叠梯子的支撑角度,确保工作人员的登高作业安全;当进行更高高度的作业时,折叠梯子可伸展开,以墙面作为支撑形成更高的梯子;除了作为登高工具,在展开状态时,其还能作为车辆装载和卸载过程的搭板,应用场合多样。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措施如下:
一种可应用于多种场合的折叠梯子,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第一登高单元和第二登高单元,第一登高单元和第二登高单元的上端铰接连接,第一登高单元和第二登高单元的两边外侧分别通过伸缩连接件连接,第一登高单元和第二登高单元均包括两个构造相同的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的上端通过空心横梁固定连接,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之间连接有踏板,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的下端均活动套接有结构相同的伸缩支腿,伸缩支腿的底部通过连接轴铰接有摩擦地脚,折叠梯子的四个支腿与相对应的伸缩支腿之间的伸缩长度可调节,并通过锁定元件锁定,折叠梯子具备四种工作状态,分别为平地状态、台阶状态、展开增高状态以及车辆搭板状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空心横梁与第一支腿、第二支腿之间焊接固定成型,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为空心型钢制成,伸缩支腿为实心型钢制成,伸缩支腿内套接在第一支腿、第二支腿内部,第一支腿、第二支腿下部设置有多个安装孔,伸缩支腿上也设置有多个与安装孔对应的内嵌孔,调整伸缩支腿的高度时,将安装孔和内嵌孔对好,并插入锁定元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第一登高单元的空心横梁上设置有突出部件,突出部件的数量为多个,第二登高单元的空心横梁上设置有内凹结构,内凹结构的数量与突出部件的数量相同,且突出部件的设置位置与内凹结构的设置位置相对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突出部件为突出金属块,金属块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空心横梁的两侧靠近边缘部分,内凹结构与突出金属块的形状相匹配。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第一登高单元的空心横梁的两侧靠近边缘部分均设置有第一耳板,第二登高单元的空心横梁的两侧靠近边缘部分均设置有第二耳板,第一耳板、第二耳板均通过焊接连接固定在空心横梁上,并通过转轴铰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州市智诚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未经台州市智诚工业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3686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