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普通电容器降升压LED驱动电源在审
| 申请号: | 201610134071.X | 申请日: | 2016-03-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925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 发明(设计)人: | 李香龙;张炜;李琦颖;任载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香龙 |
| 主分类号: | H05B33/08 | 分类号: | H05B33/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00193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普通 电容器 升压 led 驱动 电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般电光源的驱动电源,是一种利用降压和升压型复合开关电源进行交流直 流转换的稳压电源,具体的讲是一种普通电容器降升压LED驱动电源。
背景技术
开关电源具有体积小效率高等优点,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LED驱动电源。无变压器的 升压型和降压型开关电源,由于结构简单、成本低和效率高,常作为非隔离式LED驱动电源。 降压型开关稳压电源,当输入电压低于输出电压时,由于纹波电压高,必须采用单位体积容 量大的电解电容器进行滤波,且功率因数低;升压型开关电源虽然功率因数高,对滤波电容 器的容量需求小,但只适合高压场合。另一方面,作为滤波电容的电解电容器的使用寿命只 有几千小时,与使用寿命几万小时的LED发光二极管无法匹配,这些严重地影响了LED灯的 使用寿命;再者升压型开关电源都设有输入与输出功率隔离二极管,快速二极管(或肖特基 二极管)的管压降在0.7V-1.2V,而LED照明灯的驱动电压大多数都在12V-50V的范围内, 这很大程度地降低了LED驱动电源的效率。因此,如何发挥降压和升压型开关电源的各自优 点,并利用导通电阻小的功率场效应管替代隔离二极管,以进一步减小损耗,提供一种无电 解电容器、功率因数和效率高、体积小的LED驱动电源已经成为当前电力电子技术领域亟待 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普通电容器降升压LED驱 动电源。该驱动电源可发挥降压和升压型开关电源的各自优点,并进行复合自动转换,以此 降低输出纹波电压和提高功率因数,达到利用普通电容器进行滤波的目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普通电容器降升压LED驱动电源由交 流电输入端M和N、整流桥DL、滤波电容器C1、降升压电路、PWM控制电路、电压控制电 路、驱动电路、同步驱动电路、输出端+E、GND和负载LEDz组成。所述的降升压电路由开关 管V1和开关管V2、同步整流开关管V3、续流二极管D1、输出隔离二极管D2、电感L的初级 绕组N1和次级绕组N2、输出电容器C2、启动电阻Rq、电压反馈电阻RL组成;所述的PWM 控制电路由带有功率因数校正功能的单端PWM稳压控制芯片和与之相应的匹配元件组成,PWM 稳压控制芯片设有电压反馈控制端F、启动电压端a、输出端b、直流工作电压端Vc和GND; 所述的电压控制电路由电压的输入端d、输出端e、电压比较端c、直流工作电压端Vc和GND 构成;所述的驱动电路由输入端m、高压驱动输入端f、低压驱动端n、高压驱动端g、高压 悬浮地端h、直流工作电压端Vc和GND构成;所述的同步驱动电路由输入端q、输出端s和 该电路的输入与输出的公共端r组成。
图1是一种普通电容器降升压LED驱动电源电路原理图,一种普通电容器降升压LED驱 动电源各电路的具体连接关系为:交流电经整流桥DL输出直流的正极与滤波电容器C1的一 端、启动电阻Rq的一端、电压控制电路内的电压比较端c和开关管V1的漏极相连接,整流 桥DL输出的直流负极与滤波电容器C1的另一端、电源内各电路的GND和各元件的GND相连, 降升压电路内的开关管V1的源极与电感L的初级绕组N1的一端和续流二极管D1的负极相连, 初级绕组N1的另一端与输出隔离二极管D2的正极、开关管V2的漏极和同步整流开关管V3 的源极、同步驱动电路内的公共端r和电感L次级绕组N2的一端相连,电感L次级绕组N2 的另一端与同步驱动电路内的输入端q相连,降升压电路内的输出电容器C2的一端与输出端 +E和负载LEDz的一端、输出隔离二极管D2的负极和同步整流开关管V3的漏极相连接;PWM 控制电路内的输出端b与电压控制电路内的输入端d和驱动电路内的高压驱动输入端f相连 接;电压控制电路内的输出端e与驱动电路内的输入端m相连接,PWM控制电路内的反馈控 制端F与降升压电路内的电压反馈电阻RL的一端相连接,电压反馈电阻RL的另一端与输出 端+E和电压控制电路内的直流工作电压端Vc相接;驱动电路内的高压驱动端g与降升压电 路内的开关管V1的栅极相连,驱动电路内的高压悬浮地端h与降升压电路内的开关管V1的 源极相连,驱动电路内的低压驱动端n与降升压电路内的开关管V2的栅极相接;同步驱动电 路内的输出端s与降升压电路内的同步整流开关管V3的栅极相连,同步驱动电路内的输入端 q与降升压电路内的电感L的次级绕组N2的一端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香龙,未经李香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3407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