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30794.2 | 申请日: | 2016-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207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张向前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向前 |
主分类号: | H02K53/00 | 分类号: | H02K5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毕强 |
地址: | 657200 云南省昭***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力机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发动机。
背景技术
目前发动机仍然以内燃机为主,无论是汽油机还是柴油机,均以碳质燃料作为能源,内燃机使用过程中除了消耗大量的日益减少的石油资源,同时也带来了种种的问题,首先就是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以及燃烧不充分导致的环境污染,其次是燃烧后的产物之一二氧化碳会加剧温室效应,影响地球大气环境,再次内燃机的使用效率一般都比较低下,工作中能量大部分以内能的形式消耗掉了,严重的浪费了能源,使得运行成本提高。
能源问题一直是困扰人类发展的难题,传统的发动机因其效率低、能耗高,而且排气污染严重等问题,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因此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新的能源动力,以解决传统的发动机使用时能耗大、污染严重等上述问题。现在,各国研究人员将注意力转向磁能发动机。磁能发动机,又称磁力发动机,是将磁能转变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转换装置,其特征为磁场的力学性质与有些材料对磁场的屏蔽效应,在适宜的相对运动条件下构成磁能的循环输出,这是为能源的开发利用寻找的可行性尝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无污染的发动机,以解决传统的发动机使用时能耗大、污染严重等问题。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包括磁筒结构、行星框架总成和磁环结构;
所述磁筒结构包括磁筒和第一环筒,所述磁筒为中空圆柱形结构,所述第一环筒套于所述磁筒外侧,所述磁筒结构位于所述行星框架总成的上部,所述磁筒结构与所述行星框架总成相连接,所述磁环结构为筒体结构,所述行星框架总成位于所述磁环结构内侧底部位置,所述行星框架总成和所述磁筒结构均位于所述磁环结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环筒与所述磁筒的高度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磁环结构包括底圈、磁瓦和第二环筒;
所述底圈为圆环形结构,所述底圈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用于固定所述底圈,所述磁瓦位于所述底圈上,若干个所述磁瓦相互连接围成环形结构,所述第二环筒位于所述磁瓦内侧。
进一步的,所述磁瓦为对级数磁瓦,所述磁瓦的宽度为所述磁筒结构周长的一半,所述磁瓦和所述磁筒结构的高度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孔呈长耳形状。
进一步的,所述行星框架总成包括支撑底座,行星固定支架下板、行星固定支架上板、行星支架中间轴、行星齿、行星齿轴承、行星齿轴、行星齿圈和中间轴轴承。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底座位于所述行星框架总成的底部,所述行星固定支架下板位于所述支撑底座的上部,所述行星固定支架上板位于所述行星固定支架下板的上部,所述行星固定支架上板与所述行星固定支架下板固定连接,所述行星支架中间轴位于所述行星固定支架下板和所述行星固定支架上板的中心方向上。
进一步的,所述行星齿安装于所述行星齿轴上,所述行星齿圈与所述支撑底座固定连接,所述行星齿轴承位于所述行星齿上下两侧,所述行星齿轴承和所述行星齿套在所述行星齿轴上,所述中间轴轴承套设在所述行星支架中间轴上。
进一步的,所述磁筒结构通过所述行星齿轴与所述行星框架总成相连接,所述磁筒与所述行星齿轴通过螺丝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行星固定支架上板与所述行星固定支架下板通过第一螺栓、第二螺栓和定位销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磁筒为二极径向磁筒。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发动机,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无污染,可解决传统的发动机使用时能耗大、污染严重等问题;且在运行过程中噪音低、不需要燃料或其它形式的能量的连续补给而提供动力;本装置适合任何需要动力的地方,例如,汽车、轮船、飞机领域,特别适合太空星际探索的飞行器动力,尤其有磁场的保护,就不惧太空任何辐射与超重失重现象,而且如能定位星际某点磁场频率,调整到相同频率而互感可以瞬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发动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磁筒结构爆炸图;
图3为磁环结构简图;
图4为底圈俯视图
图5为行星框架总成俯视图;
图6为行星框架总成侧面剖视图;
图7为行星固定支架下板俯视图;
图8为行星齿圈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向前,未经张向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307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负载电容驱动器及其驱动方法
- 下一篇:一种PM步进电机定子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