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液同向性废气吸收处理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30127.4 | 申请日: | 2016-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364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连忠华;邓孝伯;王永刚;陈自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B01D53/14 |
代理公司: | 成都希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26 | 代理人: | 何强;杨冬 |
地址: | 617063 四川省攀枝花***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向性 废气 吸收 处理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化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气液同向性废气吸收处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金属钒及其化合物有着广泛的应用,伴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环保要求越来越高, 以及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等因素,废气如何高清洁的处理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众所周知,目前废气的治理按照废气的性质,主要有五种:液相吸收气相中的污染成分; 固相吸附气相中的污染成分,液固两相共同作用固定拦截气相中的污染成分,气相与气相在 特定条件下反应和使用布袋拦截气相中固体粉尘颗粒。本发明主要涉及的是液相吸收气相中 的污染成分这一类,而该类废气一般指酸雾、碱雾、污染物易溶于溶剂的废气和污染物易与 溶剂发生反应而固定于溶剂中的废气。
针对本发明内容,就酸雾处理做一个举例性的背景介绍:
目前国内外酸雾的处理,都采用的是逆向性气液交叉对流接触吸收方式来进行处理,在 沉淀提钒作业时,就涉及到该类型酸雾的治理。钒液在沉淀时加入浓硫酸,并进行蒸气沸腾 加热和搅拌,这就使得高温情况下,产生大量携带了硫酸液滴的蒸气,形成酸雾,该酸雾的 处理装置如图1所示,
其废气处理工艺如下:
酸雾通过泵将其从酸雾输进管中输送入酸雾处理装置底部,然后在酸雾处理装置中自下 而上输送;液相吸收剂(水)通过泵将其从液相吸收剂输进管中输送入酸雾处理装置顶部, 然后在酸雾处理装置中自上而下靠自身重力下落;酸雾和水在气液逆向交叉区接触,尤其上 接触球面上进行酸雾中污染物的吸收,待吸收完之后,酸雾净化后的气相继续向上走,然后 直接排空,酸雾净化后的液相靠自身重力下落到酸雾处理装置底部,通过泵抽出然后自液相 吸收剂输进管再次输送入酸雾处理装置中,进行循环使用,如液相吸收剂使用效果不达标准, 则自酸雾处理装置中输出进行处理或资源化利用。
沉淀提钒工序产生的酸雾和酸雾的处理过程基本上代表了目前国内外该类型废气的气液 逆向治理原理,但该治理方法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废气处理深度不够,一般废气中的污染物仅能净化65%---75%,甚至更低,这与废气 自身性质有关:其一废气自身属于气相,在废气处理装置中,会自发的自下而上走;其二: 废气一般有95℃---150℃,而热的废气在废气处理装置中自下而上的运动速度更快;其三废 气处理装置对于气相而言下部为密封状态,所以泵将废气鼓入,就增加了气相的压力,从而 再次加速了其自下而上的运动;总的来说一般情况下,废气在逆向治理原理的废气处理装置 中的停留时间,即液相吸收剂吸收废气中污染物的时间仅3~5s。
2.污染性仍然存在,由于其污染物仅处理了不到75%,所以仍然有25%以上的污染物 被排放入大气中。
3.直观污染程度大,由于废气温度较高,即使通过废气处理装置有一定的降温,但净化 后的排空气相温度一般仍有80℃,所以该净化气相会形成一支雾状的类烟排放物,使人会感 到污染程度较实际更大。
4.液相吸收剂由于采用的是循环使用,如没有增加冷却设施,则该液相吸收剂温度会不 断增加,从而极大的降低其污染物吸收效果,降低废气的净化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气液同向性废气吸收处理系统,该系统可以延长 气液两相的接触时间,提高废气的净化深度。
本发明公开的气液同向性废气吸收处理系统,包括同向接触净化装置和冷却装置;
所述同向接触净化装置包括热液池、初次净化段和密闭的储气包,所述储气包设置有废 气进口,所述储气包内设置有废气冷却机构,所述初次净化段连接于储气包下方,所述初次 净化段内设置有填料层,所述热液池设置于初次净化段下方;
所述冷却装置包括二次净化段和冷液池,所述二次净化段上方设置有排气口,所述冷液 池设置于二次净化段下方,所述冷却装置设置有散热制冷机构;
所述初次净化段的底部通过连通管与二次净化段的底部相连通,所述冷液池通过冷液泵 与冷液输送管相连接,所述冷液输送管延伸至初次净化段顶部,所述热液池通过热液泵与第 一热液输送管相连接,所述第一热液输送管延伸至二次净化段顶部。
优选地,所述废气冷却机构为换热环管,所述换热环管一端与冷液输送管相连接,另一 端与第二热液输送管相连接,所述第二热液输送管延伸至二次净化段顶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未经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301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模块化烟气净化处理系统
- 下一篇:家用多功能除雾霾进风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