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液同向性废气吸收处理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30127.4 | 申请日: | 2016-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364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连忠华;邓孝伯;王永刚;陈自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B01D53/14 |
代理公司: | 成都希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26 | 代理人: | 何强;杨冬 |
地址: | 617063 四川省攀枝花***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向性 废气 吸收 处理 系统 方法 | ||
1.气液同向性废气吸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同向接触净化装置(2)和冷却装 置(1);
所述同向接触净化装置(2)包括热液池(201)、初次净化段(202)和密闭的储气包(203), 所述储气包(203)设置有废气进口(207),所述储气包(203)内设置有废气冷却机构,所 述初次净化段(202)连接于储气包(203)下方,所述初次净化段(202)内设置有填料层, 所述热液池(201)设置于初次净化段(202)下方;
所述冷却装置(1)包括二次净化段(102)和冷液池(101),所述二次净化段(102) 上方设置有排气口(103),所述冷液池(101)设置于二次净化段(102)下方,所述冷却装 置(1)设置有散热制冷机构;
所述初次净化段(202)的底部通过连通管(3)与二次净化段(102)的底部相连通,所 述冷液池(101)通过冷液泵(4)与冷液输送管(401)相连接,所述冷液输送管(401)延 伸至初次净化段(202)顶部,所述热液池(201)通过热液泵(5)与第一热液输送管(501) 相连接,所述第一热液输送管(501)延伸至二次净化段(102)顶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同向性废气吸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冷却机构 为换热环管(206),所述换热环管(206)一端与冷液输送管(401)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二 热液输送管(502)相连接,所述第二热液输送管(502)延伸至二次净化段(102)顶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同向性废气吸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层包括若 干接触球(205)和用于支撑接触球(205)的支撑板(204),所述支撑板(204)设置于接 触球(205)下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液同向性废气吸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层层数为 2~5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同向性废气吸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制冷机构 包括设置于二次净化段(102)顶部的风扇(104)。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液同向性废气吸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制冷机构 还包括用于鼓入冷空气的冷风扇(105),所述冷风扇(105)设置于二次净化段(102)侧壁 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同向性废气吸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净化段 (102)内设置有至少一层液体分散板(106)。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同向性废气吸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净化段 (102)的排气口(103)向内收缩构成锥形结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同向性废气吸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进口(207) 连接有用于鼓入废气的废气泵。
10.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气液同向性废气吸收处理系统的废气吸收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骤:
a、启动冷却装置(1)的散热制冷机构,开启储气包(203)内的废气冷却机构,启动冷 液泵(4),将冷液池(101)中的吸收液通过冷液输送管(401)抽取至初次净化段(202)顶 部喷洒,吸收液经填充层后下落至热液池(201)中,,启动热液泵(5),将热液池(201) 内吸收液输送至二次净化段(102)顶部喷洒;
b、向储气包(203)输入待净化热废气,被储气包(203)内的废气冷却机构冷却的废气 缓慢下降进入初次净化段(202),在初次净化段(202)填料层,废气与冷吸收液实现同向 接触吸收并进行二次冷却;
c、经同向接触净化装置(2)初次净化后的废气通过连通管(3)输送至冷却装置(1) 的二次净化段(102)底部,在二次净化段(102)内,废气在散热制冷机构和自同向接触净 化装置(2)而来的吸收液共同作用下,进行第三次冷却和第二次净化,处理后的气体由排气 口(103)排出,通过散热制冷机构冷却后的吸收液下落至冷液池(101)收集起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未经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3012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模块化烟气净化处理系统
- 下一篇:家用多功能除雾霾进风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