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类吲哚甲酰胺基吡唑衍生物的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27039.9 | 申请日: | 2016-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18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朱海亮;晏天龙;杨梦如;秦亚娟;张雅亮;李波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03/04 | 分类号: | C07D403/04;A61K31/4155;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4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类 吲哚 甲酰胺 吡唑 衍生物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化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类吲哚甲酰胺基吡唑衍生物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微管蛋白(Tubulin),是广泛分布的一类球状蛋白质,是细胞内微管的基本结构单位,在细胞的运动和分裂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亚基可以形成细胞骨架结构元件——微管。大多数微观蛋白有α和β两条链,两者可以组成一种稳定的存在形式。此外,还有γ、δ和ε微管蛋白。癌细胞通过有丝分裂而无限制地增殖.由微管蛋白所形成的微管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促使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从而形成两个子细胞并获得质与量都相同的遗传信息。在抗癌药中,发现有一类药的作用机制是与微管蛋白相结合从而干扰了染色体的分离,导致癌细胞停滞于有丝分裂的早期或前中期而死亡。微管蛋白为当前研究热点,它的封锁已被临床验证成为肿瘤治疗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吲哚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杂环衍生物生物碱,该类化合物的癌症治疗作用得到了普遍的关注,比如长春碱、吲哚美辛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吡唑环是很多天然化合物和合成药物中的核心结构单元。作为杂环化合物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吡唑类杂环化合物因其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而倍受关注,研究表明吡唑类化合物具有抗高血糖、消炎、止痛、退热、抑菌、杀菌、抗癌、抗凝血剂等药理活性。近年来,研究合成一系列不同基团修饰的吡唑衍生物进而筛选具有高效抗肿瘤生物活性的药物,是广大科研人员热衷的研究热点之一。本发明的一类吲哚甲酰胺基吡唑衍生物可能有希望成为开发新的,有效的和安全的导向化合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类作为微管蛋白抑制剂的吲哚甲酰胺基吡唑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在抗癌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方案:一类吲哚甲酰胺基吡唑衍生物,其结构如式所示,
一种制备吲哚甲酰胺基吡唑衍生物的方法,所述吲哚甲酰胺基吡唑衍生物的结构如式所示,
制备方法见具体实施方式。
一类吲哚甲酰胺基吡唑衍生物在制备抗癌药物中的应用,其结构如式所示
一种抗癌药物,包括结构如式所示的化合物及医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本发明对人肝癌细胞(HEPG2),人乳腺癌细胞(MCF-7),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细胞)以及人肺腺癌细胞(A549)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本发明的一类吲哚甲酰胺基吡唑衍生物可以应用于制备抗肿瘤药物。
具体实施方式
在某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制备过程和相关产物的结构式如下所述:
实施例一:5-(1-甲基-1H-吲哚-3-基)-3-苯基-4,5-二氢-1H-吡唑-1-甲酰胺(e1)的制备
冰浴条件下,向反应容器中依次加入POCl3(20mL)与DMF(40mL),a1(35mmol),反应2h,倒入冰水中用NaOH调节PH至9.0,用乙酸乙酯萃取干燥得b1。在冰浴下向反应容器中加入b1(25mmol),THF(15mL),NaH(62.5mmol),搅拌15min,再加入CH3I(33mmol)室温反应24h。TLC跟踪,充分反应后用乙酸乙酯萃取干燥得c1。向反应容器中加入c1(2mmol)与乙酰苯(2mmol),无水乙醇(20mL)以及KOH(6mmol,336mg),室温反应24h,过滤后乙醇与二氯甲烷重结晶得d1。向反应容器中加入d1(1mmol),氨基脲盐酸盐(3mmol)与无水乙醇(10mL),搅拌溶解后加入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乙醇与二氯甲烷重结晶得e1。Yield56.5%;m.p.232-234℃;1HNMR(400MHz,DMSO)δ7.90-7.79(m,2H),7.51-7.30(m,5H),7.20(s,1H),7.12(t,J=7.5Hz,1H),6.95(t,J=7.4Hz,1H),6.39(s,2H),5.72-5.63(m,1H),3.87-3.67(m,4H),3.26-3.13(m,1H);MS(ESI):319.2[M+H]+;Anal.CalcdforC19H18N4O:C,71.68;H,5.70;N,17.60;Found:C,71.69;H,5.71;N,17.5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270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