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列行星牵引传动减速轴承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25220.6 | 申请日: | 2016-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7041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舒红宇;刁星鹏;姚泽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H13/08 | 分类号: | F16H13/08;F16H57/08;F16C19/54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谢殿武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行星 牵引 传动 减速 轴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列行星牵引传动减速轴承,其内圈、外圈和滚动体共同形成行星牵引传动轮系并分别对应作为行星牵引传动轮系的太阳轮、外圈和行星轮;本行星牵引传动减速轴承利用内圈、滚动体、外圈接触面之间的正压力进行轴的径向支承,利用内圈、滚动体、外圈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进行传递运动和动力;该减速轴承集减速和轴承功能为一体,所述滚动体沿轴向设有至少两列;相邻两列所述滚动体之间设有用于连接滚动体轮轴的中间行星架且相邻两列的滚动体在沿周向均匀错开排列,该减速轴承采用多列滚动体转动,从而使得滚动体、内圈和外圈之间的接触在周向和轴向上较为均匀,内圈轴能获得良好的支承并减小滚动体工作中的接触应力,同时,其滚动体轴系的扭转刚度较高,能够有效减小滚动体轴系在传动过程中的扭转偏移量,有效避免减速器在传动工作中发生干涉或卡死、提高传动品质和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行星减速器领域,具体是一种多列行星牵引传动减速轴承。
背景技术
现有的行星牵引减速器中,可利用太阳轮、行星轮、外圈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传递运动和动力,实现行星摩擦轮传动,这种减速器由于其结构简单、运转平稳,过载可打滑等优点,具有较大的应用。根据接触面间是否具有润滑剂,又分为湿摩擦和干摩擦传动,干摩擦传动往往传递效率低、传递功率较小。而湿摩擦传动中的太阳轮、行星轮、外圈经过表面硬化处理,并工作在压力粘度指数很高的润滑剂中,接触区在高压下产生抗剪强度很高的润滑薄膜,使其处于弹性流体润滑状态,将会产生很大牵引力,从而提高传递功率,同时减少摩擦磨损,提高效率和使用寿命,这种行星牵引减速器的太阳轮和行星轮组合起来的包络外圈直径稍大于外圈内径,即具有一定的装配过盈量,组装后太阳轮和行星轮将产生一定的压缩变形,而外圈则产生膨胀变形,从而产生行星摩擦轮传动所需的压紧力,这样的减速装置极其简单并易于加工制造。现有技术中,为增大行星牵引减速器的传动比,则需要增大行星轮与太阳轮的直径之比,这样由于几何干涉,布置的作为轴承滚子的行星轮数量减少,外圈和太阳轮的径向支承点就会变少而稀疏,另一方面,要增大传递扭矩,则需要增加压紧力,为保证其接触面的应力不超过其材料的强度极限,又势必增加太阳轮、行星轮、外圈的轴向长度,从而又会造成表面接触不均匀、行星轮扭转变形,进一步将会破坏太阳轮、行星轮、外圈的表面接触啮合,并造成高速转动过程中弹流润滑薄膜的径向速度损失,从而降低效率,解决该问题的一种方式为将行星轮设置为多列,从而增加行星轮与外圈以及太阳轮的接触面积,多列行星轮通过一根行星轴连接行星架输出,这种结构形式的减速器在传动时,行星架承受反扭矩,从而给行星轮轴施加一个扭矩,进而使行星轮轴轴线与太阳轮轴线不平行,并形成一个偏角,在相同的偏角条件下,行星轮轴的长度越长,其偏移量越大,这样就容易使行星轮轴产生干涉,甚至卡死,最终导致减速器工作品质和效率降低,甚至损坏。
因此,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一种多列行星牵引传动减速轴承,利用内圈、滚动体、外圈接触面之间的正压力进行轴的径向支承,利用内圈、滚动体、外圈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进行传递运动和动力;该减速轴承集减速和轴承功能为一体,该轴承采用多列滚动体转动,从而使得滚动体与内圈和外圈接触在周向和轴向上均匀、内圈轴能获得良好的支承并减小滚动体工作中的接触应力,同时,其滚动体轴系结构扭转刚度较高,能够有效减小滚动体轴系在传动过程中的扭转偏移量,有效避免减速器在传动工作中发生干涉或卡死、提高传动品质和效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多列行星牵引传动减速轴承,该减速轴承利用内圈、滚动体、外圈接触面之间的正压力进行轴的径向支承,利用内圈、滚动体、外圈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进行传递运动和动力;因此,该减速轴承集减速和轴承功能为一体,同时,该减速轴承采用多列滚动体转动,从而减小滚动体工作中的接触应力,同时,其滚动体轴系结构扭转刚度较高,能够有效减小滚动体轴系在传动过程中的扭转偏移量,有效避免减速器在工作中发生干涉或卡死及降低工作品质和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252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