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同步检测水稻广亲和基因S5和直立穗基因DEP1的试剂盒及多重PCR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24904.4 | 申请日: | 2016-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480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周;曹永润;滕开琼;赵全志;杜彦修;彭廷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C12N15/11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牛爱周 |
地址: | 450002***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同步 检测 水稻 亲和 基因 s5 直立 dep1 试剂盒 多重 pcr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步检测水稻广亲和基因S5和直立穗基因DEP1的试剂盒及多重PCR检测方法,属于农业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根据广亲和基因S5对非广亲和的差异,以及直立穗基因DEP1对非直立穗的差异,设计两基因的功能标记,通过优化PCR反应体系及程序,建立了能同步检测广亲和基因S5和直立穗基因DEP1的多重PCR方法,一次PCR反应即能检测两个目标基因,较单一的PCR方法操作更加简便、高效、灵敏和经济,该方法适合广亲和和直立穗种质资源的筛选、鉴定与分子聚合育种,对提高聚合育种分子选择效率、降低成本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同步检测水稻广亲和基因S5和直立穗基因DEP1的试剂盒,同时还涉及同步检测水稻广亲和基因S5和直立穗基因DEP1的多重PCR方法,属于农业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稻谷产量占粮食作物的40%左右。提高水稻产量,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重大的意义。中国水稻产量的提高主要有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了矮化育种,第二个时期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杂交水稻的广泛推广。水稻专家陈温福认为杂种优势利用与理想株型相结合的超高产育种,必将是未来水稻产量提高的突破点。
水稻有籼亚种和粳亚种,籼、粳亚种间杂交会产生很强的杂种优势,但是亲缘关系较远,F1代普遍出现育性较低的现象,给杂种优势的利用带来了极大不便。如何克服籼粳杂交稻之间的不亲和性,一直是水稻育种工作的研究重点。日本学者池桥宏发现某些水稻材料具有籼粳亚种间杂交的能力,认为这些材料含有广亲和基因,提出了广亲和理论。2008年水稻广亲和基因S5被图位克隆,正常基因S5编码天冬酰胺酶,但是籼稻和粳稻S5存在2bp碱基的差异,籼粳杂交后F1代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使得杂种F1不育,而广亲和品种S5翻译起始位点的上游缺失69bp碱基,下游缺失67bp碱基,这两个大片段的缺失导致该酶的功能丧失,进而不会影响籼粳杂交F1代的育性。可见,广亲和基因S5的存在为籼粳亚种间的基因交流提供了桥梁。
直立穗是水稻高产品种的理想株型之一,直立穗型水稻穗长较短、着粒密度大、叶片较直、叶夹角小、群体结构好,有利于光能利用率的提高和水稻光合产物的积累。2009年控制水稻直立穗型和穗粒数的多效基因DEP1从东北超级稻品种沈农265中图位克隆,该基因共有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编码的多肽具有与磷脂乙醇酰胺结合蛋白相似的功能,由于该基因在第5外显子上缺失637bp碱基,并插入了12bp碱基,造成转录提前终止,使得水稻穗变密,枝梗数和穗粒数增加,水稻产量大幅增加。
籼粳稻杂种优势利用与直立穗理想株型相结合的超高产育种工作,要求育种工作者对包含水稻广亲和基因S5和直立穗基因DEP1的种质资源进行筛选和鉴定,但是田间表型选择周期长、精确度低,而传统单一基因分子标记选择的操作较为繁琐。公布号CN102304587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快速鉴定水稻直立穗的方法,包括:采用一对特异扩增水稻直立穗控制基因qpe9-1的PCR分子标记引物InDel-E5扩增水稻品种或分离群体的DNA,若扩增出732bp一条特征条带,说明该植株是含有直立穗基因的纯合体,若扩增出1357bp一条特征条带,说明是不含直立穗基因的纯合体,若同时扩增出732bp、1357bp两条特征条带,说明该植株是含有直立穗基因的杂合体。该方法能快速、准确地鉴定直立穗品种和单株,但是不能同时对广亲和基因和直立穗基因进行筛选鉴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同步检测水稻广亲和基因S5和直立穗基因DEP1的试剂盒。
同时,本发明再提供一种同步检测水稻广亲和基因S5和直立穗基因DEP1的多重PCR方法。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同步检测水稻广亲和基因S5和直立穗基因DEP1的试剂盒,包含广亲和基因S5的特异性引物和直立穗基因DEP1的特异性引物;
所述广亲和基因S5的特异性引物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农业大学,未经河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249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