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直径筒体纵焊缝的X射线检测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20051.7 | 申请日: | 2016-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472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祝秀堂;丁维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航天乌江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3/00 | 分类号: | G01N23/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 |
地址: | 563003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径 筒体纵 焊缝 射线 检测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直径筒体纵焊缝的X射线检测方法及装置,该装置包括由推送杆、拉杆、托架以及弹性支撑构成的支架,所述的托架是由转动杆以及固定在转动杆顶部的托板构成,拉杆通过第一螺栓副与转动杆的上端铰链连接,推送杆通过第二螺栓副与转动杆的下端铰链连接,在拉杆以及推送杆的对应位置上有一对以上的定位孔,弹性支撑支撑在拉杆和推送杆之间。本发明是将装有胶片的暗袋固定在支架的托架上,而支架的旋转直径可以根据被测筒体的内径进行调整,测量时还可以进一步缩小支架的旋转直径,这样便可将缩小后的支架伸入伸入筒体内对探伤部位进行X射线探伤,从而有效解决了小直径筒体纵焊缝的X射线检测作业难题,提高了检测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直径筒体纵焊缝的X射线检测方法及装置,属于小直径筒体X射线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压力容器是承受各种流体介质的密闭设备,其突然性爆破的危害非常严重,在保证产品质量和使用安全方面较一般工业设备需要有更高的安全要求和更严格的生产标准。射线检测是一种重要的无损检测技术,尤其在保证压力容器产品质量和使用安全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压力容器筒体纵焊缝的X射线检测,筒体内径较大时,工作人员可直接进入筒体内进行布片;当筒体内径较小,筒体较长,且现场可利用资源有限时,工作人员通常自制简易支架,通过支架将暗袋固定在筒体内的探伤部位。由于自制简易支架通常笨重,移动不便,操作时费时费力,定位不精确,不耐磨,维修不便,且不能适应多规格的筒径,特别是在工作量较大时,各种不足之处更是严重影响了工作进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可靠、制造、维修方便、操作简单、使用安全和经济高效的小直径筒体纵焊缝的X射线检测方法及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小直径筒体纵焊缝的X射线检测方法,该方法是将装好胶片的暗袋固定在一个能在筒体内移动的支架上,通过移动支架使暗袋到达探伤部位后再配合X射线机进行射线探伤。
上述方法中,检测前,首先测量筒体端面至探伤部位的距离和筒体内径大小,然后根据筒体的内径大小组装支架,所述的支架包括推送杆、拉杆、托架以及弹性支撑,其中托架是由转动杆以及固定在转动杆顶部的托板构成,拉杆与转动杆的上端铰链连接,推送杆与转动杆的下端铰链连接;检测时,首先将装好胶片的暗袋用双面胶固定在托架的托板上,然后拉动拉杆,使拉杆与推送杆端部的转动杆倾斜,从而缩小整个支架的旋转直径,此时利用推送杆将载有暗袋的托架伸入筒体内,使推送杆向筒体内移动的距离等于筒体端面至探伤部位的距离,然后再拉动拉杆将转动杆扶正,从而使暗袋的中心与探伤部位正好对正,最后将弹性支撑支撑在拉杆与推送杆之间,锁止整个支架,这样便可通过X射线机对筒体的探伤部位进行射线探伤。
上述方法中,待探伤结束后,先取下弹性支撑,然后拉动拉杆,使拉杆端部的转动杆倾斜,再次缩小整个支架的旋转直径,这样便可将支架从筒体内取出,并将暗袋内的胶片放在观片灯下观察、评定。
上述方法中,所述筒体的内径为φ300~φ600mm、长度为1000~3000mm。
一种上述方法构建的小直径筒体纵焊缝的X射线检测装置,包括由推送杆、拉杆、托架以及弹性支撑构成的支架,所述的托架是由转动杆以及固定在转动杆顶部的托板构成,拉杆通过第一螺栓副与转动杆的上端铰链连接,推送杆通过第二螺栓副与转动杆的下端铰链连接,在拉杆以及推送杆的对应位置上有一对以上的定位孔,弹性支撑的两端分别插入拉杆和推送杆上的定位孔后支撑在拉杆和推送杆之间。
上述装置中,所述的托架包括转动杆以及固定在转动杆顶部的托板,其中转动杆是由上套杆和下套杆构成,在上套杆和下套杆上均设置有一个以上的连接孔,第三螺栓副穿过上套杆和下套杆上的连接孔后将上套杆和下套杆紧固连接,在上套杆上焊接有斜杆,斜杆通过第四螺栓副与托板固定连接,在托板的底部中央设置有橡胶块,上套杆套在橡胶块上并支撑在托板的底部。
上述装置中,所述的托板为橡胶板,在托板的顶部中央设置有放置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航天乌江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贵州航天乌江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200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安检机
- 下一篇:涂胶检测方法及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