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紫砂器皿柴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19314.2 | 申请日: | 2016-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5345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管汝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管汝瑜 |
主分类号: | C04B33/34 | 分类号: | C04B33/34;C04B41/89;C04B41/86;C03C8/02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张仕婷 |
地址: | 214221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紫砂 器皿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紫砂器皿的工艺,具体的说是一种紫砂器皿柴烧工艺,属于紫砂器皿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烧成紫砂器皿的原材料产于我国江苏宜兴,是一种很特别的陶土。紫砂泥主要以砂土为主,富含多种矿物,其中氧化铁的含量相当高。本发明做出以前,在已有紫砂烧制技术中,多以电窑、煤气窑、液化气窑为主,通过这些窑烧制紫砂器皿,烧制温度一般在1120℃~1180℃,以氧化气氛为主。
电窑,是在封闭性的空间由金属电阻丝通电发热,其特点是氧气含量固定不变(装窑时窑里空间中含量)、升降温缓慢、坯体内外吃温均衡(但位置差异也可能较大,大型电窑可达30多度)、温度控制较为准确。由于烧制是在封闭环境中完成的,烧制过程中没有氧气补充、坯体释放出来的一氧化碳无法排出,所以烧制气氛一般为整体性弱还原(烧制品开放式放置)。
液化气窑主要是推板窑,形状如隧道,通过液压机推动,烧制过程中两头始终开口,中段为燃烧区。液化气的燃烧物质也是碳元素,所以液化气在烧制过程中也会有一氧化碳产生,与两头开口处进来的氧气混合,形成烧制气氛。
煤窑以前主要是倒烟窑,外表形状与蒙古包差不多,火道迂回,以增加烧制空间流程。位置温差大,可控性较低。最大的特点来自于燃料煤。如果煤的硫含量多,会使紫砂器皿表面形成粉红和土黄相间的流状构图效果,非常奇特。
目前为止,宜兴大部分的紫砂器皿烧制后都含由大量氧化烧成分,器皿本体对盛放的水体没有还原净化功能,盛放的水体口感较差;同时,烧成的紫砂色彩较为单一变化不多,为体现紫砂色彩丰富艳丽的特点需要加入其它各种着色剂;另外,传统方法烧制的紫砂器皿的隔热性能较差,对人们拿取盛放高温水体的紫砂器皿造成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紫砂器皿柴烧工艺,在烧制过程中将紫砂泥中氧化铁还原成铁,使得紫砂器皿具备磁性和改善水质的能力;同时,无需加入着色剂就能形成色彩艳丽的紫砂器皿,提高了紫砂器皿的艺术价值。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紫砂器皿柴烧工艺,步骤为:
(1)拉坯干燥:以紫砂陶土为原料进行充分揉捻,将其置于拉坯机中心,拉出具有造型的坯体;将成型后的坯体在室内阴凉处放置1~3天进行自然干燥到水分含量为16%~20%;
(2)修坯干燥:采用修坯工具对步骤(1)所得坯体进行湿修,并经过反复修改保证坯体厚薄均匀;然后继续在室内阴凉处干燥直至坯体中水分降低到2%以下;
(3)上釉干燥:对步骤(2)所得干燥后的坯体进行上釉,首先上一层底釉,随后根据需要选择其他颜色的釉水逐层对其进行装饰;每层釉水的厚度为0.01-0.03mm,每上完一层釉水之后需干燥1~3天之后再继续上下一层釉水;上完釉水之后将上釉坯体进行充分干燥;
(4)装窑柴烧:将步骤(3)所得上釉坯体装入柴烧窑内进行柴烧,在装窑后的空间内加入占窑室总体积0.009%-0.018%的燃烧料;柴烧时间为30~48小时,柴烧温度为1120-1180℃,最终得到产品紫砂器皿。
步骤(1)中拉坯具体步骤为:将紫砂陶土充分揉捻排除泥中所含微小气泡,然后将紫砂陶土置于拉坯机中心,定好待造型的紫砂器皿中心,用双手拉出具有造型的坯体。
步骤(2)中修坯的具体步骤为:使用专业修坯工具对步骤(1)所得坯体进行湿修,将坯体根据原先拉坯所成造型进行切削和修整,并修整出胚体底部;接着采用跳刀或者其他工具制作坯体表面的肌理,经过反复修改保证坯体厚薄均匀。
步骤(3)中上釉的方式包括浸釉,喷釉,浇釉或刷釉。
步骤(3)中所述的上釉坯体进行干燥方式为在室内阴凉处充分干燥1~3天,待坯体水分干燥到5%~10%,放入窑内烘干,窑设置温度为300℃,根据坯体的大小数量烘干时长为3~8h。
步骤(3)中所述釉水为中温釉,以灰釉为主,由釉果与釉灰配制而成。所述釉水包括高岭土15-18份、钾长石35-40份、石英25-30份和碳酸钙14-16份,在1100~1200℃烧成。
步骤(4)中所述装窑柴烧时具体步骤为:
a、将步骤(3)所得上釉坯体放入窑中,层与层之间采用硼板作为隔层,根据上釉坯体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垫片,垫上釉坯体下方,将体积偏大的上釉坯体放置在窑的最下层,遵循上紧下松的原则,保证烧成时窑内还原气氛的均匀,选择高度合适的立柱,充分利用窑的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管汝瑜,未经管汝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193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喉口环缝文氏管
- 下一篇:用于生产磁控管磁石的模具型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