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飞机阶梯形薄壁零件的钣金成型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15122.4 | 申请日: | 2016-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374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杜学知;荣健;姚刚;杨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53/92 | 分类号: | B21D53/92;B21D22/22;B21D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92***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飞机 阶梯 薄壁 零件 成型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不锈钢、铝合金、结构钢等薄壁钣金零件的成形加工工艺,尤其涉及一种飞机阶梯形型薄壁零件的钣金成型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民机项目某些零件,如登机门服务框的防磨板等,为多次弯边的薄壁零件,加工难度较大。传统制作此类零件往往采用手工成形、落压成形的加工方式,但由于此类零件转折、过渡区较多,弯边处易发生起皱、微裂纹,且某些零件同时具有内外弯边,传统加工工艺制作过程难度极大,需熟练工人长时间工作,零件合格率仍不足40%,且零件的表面质量及成形的贴膜度等关键参数难以保证。目前各大航空工业企业相继引入橡皮囊成形设备,而拉深成形属于钣金成形的基础工艺,所以这种梯形型材零件的加工成型方法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另有中国专利号为:201410525255.X,公布日为2015.2.18,公开了涉及对航空钣金零件挤压型材下陷创建方法的改进。创建下陷的步骤如下:定义;标记几何元素和参数;输入下陷标准设计参数;偏置获得平面;偏置获得偏置曲面;在实体内相切连续扩展内侧面获得面列表;分割删除一侧实体;创建圆角,增厚生成下陷。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航空钣金零件挤压型材下陷创建方法,大大缩短了设计时间,提高了设计效率,保证了下陷的创建质量,实现了所创建下陷的规范化。然而,以上述发明主要针对型材,针对的阶梯形薄壁零件壁厚不超过1.5mm,易产生起皱、橘皮、微裂纹等,成形过程差异很大,加工难点也不尽相同。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飞机阶梯形型薄壁零件的钣金成型工艺,其目的是保证零件的成型率和成型后的表面质量,避免因手工制作而造成的缺陷多、成形效率低等不利因素,保证零件加工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飞机阶梯形型薄壁零件的钣金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预设的成形方案,利用三维数学模型,确定原材料尺寸;
(2)设计并制作拉深模具和橡皮囊成形工装;
(3)使用拉深模具,将原材料拉深成盆型初型件;
(4)将盆型初型件切割为两件,再通过橡皮囊成形工装将切割后的盆型初型件液压成形,获得阶梯型零件弯边,即得到最终成品零件。
所述步骤(1)中利用的三维数学模型为三维CATIA数学模型,确定原材料尺寸时需增加工艺余量。
所述压成盆型初型件的拉深速度为0.3-0.4mm/s,压边圈压力为5.5-7.3MPa。
对于薄壁的多次弯边零件,先利用拉深模具进行双拉伸、然后橡皮囊液压成形的工艺方式。
成形过程中采用橡皮囊工装液压成形的方式,获得负角度的弯边。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采用先拉深,后液压成形的方法,合理利用了目前先进的加工设备,代替传统手工成形,加工效率有显著提升。
2、本发明采用CAITA三维数学模型中的钣金模块,确定零件展开料的尺寸,减少了加工成形前的计算量。
3、本发明采用双拉深成形的方式,成形零件的一、二次弯边,可以使原材料流动更加充分,避免手工成形时,弯边处出现应力集中的情况。根据零件材料及尺寸,设置拉深速度为0.3-0.4mm/s,压边圈压力为5.5-7.3MPa。
4、本发明的第一次成型采用双拉伸的方式,改善了拉深时的受力状况,提高了零件的成形效率。
5、本发明采用橡皮囊成形的方式,成形零件的负角度弯边,较传统手打模,加工质量及加工速率上,有了明显改善。
附图说明
图1是拟成形零件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一次拉深成形盆型初件示意图。
图3是第二次橡皮囊液压成形(即最终零件)示意图。
标记说明:1、盆型初型件,1.1、一次弯边,1.2、二次弯边,1.3、三次弯边,1.4、四次变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飞机阶梯形型薄壁零件的钣金成型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预设的成形方案,利用三维数学模型,确定原材料尺寸;本步中利用的三维数学模型为三维CATIA数学模型,确定原材料尺寸时,需增加工艺余量(即成形方案的用量多一些);
(2)根据预设的成形方案,设计并制作拉深模具和橡皮囊成形工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151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用钢筋矫直机
- 下一篇:带材冲压件自动进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