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气净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09073.3 | 申请日: | 2016-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315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8 |
发明(设计)人: | 陈祖响;陈华;姚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4F7/08 | 分类号: | F24F7/08;F24F7/003;F24F8/108;F24F13/28;F24F13/22;F24F13/30;F24F11/65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沈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净化 装置 | ||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能引入新风,且能提高空气的净化效果并延长净化部的使用寿命,此外还能避免送风扇产生结露。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壳体和控制部,壳体具有新风口、送风口、回风口和排风口,在壳体内设有送风路径、排风路径以及空气净化部,在送风路径中设置有送风扇,在壳体内还设有旁通路径,旁通路径的一端连接回风口,旁通路径的另一端连接送风路径,在排风路径中设置有排风侧风阀,该排风侧风阀能切换至使旁通路径与回风口导通和/或使排风路径与回风口导通的状态,空气净化部包括第一净化部和第二净化部,第一净化部设置在比旁通路径与送风路径的交汇处靠新风口侧的位置,第二净化部设置在比旁通路径与送风路径的交汇处靠送风口侧的位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长期处在封闭的室内环境(即空气调节对象空间)中的人们来说,室内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健康,于是能够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各种空气净化器应运而生。
然而,现有的空气净化器通常只能实现室内空气的内循环,而不能将室外空气(即空气调节对象空间外的空气,通常称为新风)引入室内并将污风排到室外,功能相对单一。
此外,现有的空气净化器有的只包括一个净化部,在这种情况下,有时不能很好地实现空气的净化,并且净化部的使用寿命也短。
此外,在现有的空气净化器中,若单纯地追加引新风功能,则在新风温度比室内温度高很多或低很多时,用于引入新风的送风扇容易因新风的流过而产生结露。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其能引入新风,且能提高空气的净化效果并延长净化部的使用寿命,此外,还能避免用于引入新风的送风扇产生结露。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壳体和控制部,所述壳体具有新风口、送风口、回风口和排风口,在所述壳体内设有从所述新风口至所述送风口的送风路径、从所述回风口至所述排风口的排风路径以及空气净化部,在所述送风路径中设置有送风扇,其中,在所述壳体内还设有旁通路径,所述旁通路径的一端连接所述回风口,所述旁通路径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送风路径,在所述排风路径中设置有排风侧风阀,该排风侧风阀能切换至使所述旁通路径与所述回风口导通和/或使所述排风路径与所述回风口导通的状态,所述空气净化部包括设置在所述送风路径上的第一净化部和第二净化部,所述第一净化部设置在比所述旁通路径与所述送风路径的交汇处靠所述新风口侧(即所述送风路径的上游侧)的位置,所述第二净化部设置在比所述旁通路径与所述送风路径的交汇处靠所述送风口侧(即所述送风路径的下游侧)的位置。
此处,所谓“排风侧风阀能切换至使所述旁通路径与所述回风口导通和/或使所述排风路径与所述回风口导通的状态”,是指排风侧风阀能切换至以下三种状态:使回风口仅与旁通路径导通的状态;使回风口仅与排风路径导通的状态;使回风口同时与旁通路径和排风路径导通的状态。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空气净化装置,在壳体内设有从新风口至送风口的送风路径和设置在送风路径中的送风扇,因此,能引入新风。
此外,在开启送风扇进行新风运转时,室外新风从新风口进入空气净化装置,被设置在送风路径上的第一净化部和第二净化部依次净化后从送风口送到室内,新风经过多重净化,另一方面,在将排风侧风阀切换至使旁通路径与回风口导通的状态以进行旁通运转时,室内污浊空气从回风口进入空气净化装置,从旁通路径流向送风路径,被设置在送风路径上的第二净化部净化后送回室内,因此,空气净化部既可对新风进行净化又可以对内循环气流进行净化,确保送入室内的空气的洁净度。
此外,根据新风与内循环气流的洁净度的差异,通过将第一净化部设置在内循环气流不会经过的位置,有利于延长第一净化部的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金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大金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090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