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飞机加温系统发动机引气导管焊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99376.1 | 申请日: | 2016-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9860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6 |
发明(设计)人: | 安杨;魏树壮;吕晓峰;史云龙;顾巍;李爽;唐兵;刘广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1/02 | 分类号: | B23K31/02;B23K37/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11008 | 代理人: | 梁瑞林 |
地址: | 150066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飞机 加温 系统 发动机 导管 焊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焊接技术,涉及对飞机加温系统发动机引气导管焊接方法的改进。
背景技术
飞机加温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发动机引气为驾驶舱和座舱加温,发动机上设计有引气接口,需要利用引气导管将发动机引气口与加温管路连接。由于发动机工作时会产生振动,发动机在安装时都有减振设计,如果用硬管连接,发动机的振动就会通过硬管传到飞机结构上,时间长了就会损坏飞机,危及飞机安全。目前的一种飞机加温系统发动机引气导管的结构参见图1,它由一个金属波纹管2、两个金属编织网3、两个旧过渡导管1和两个旧导管护套4组成。金属波纹管2的最大外径为d1,金属波纹管2的最小外径为d2。金属波纹管2两端的装配结构相同,具体是:金属编织网3位于金属波纹管2外面并且焊接为整体,旧导管护套4位于金属编织网3的外面,旧过渡导管1是一个一端带有喇叭口的圆筒,喇叭口的外径为d1,金属波纹管2的端头与旧过渡导管1带有喇叭口的一端和旧导管护套4的端头焊接为整体,上述零件的材质为不锈钢。上述引气导管的焊接方法是:先将金属波纹管2的端头直径加工为d1,然后将旧过渡导管1带有喇叭口的一端、金属波纹管2、金属编织网3和旧导管护套4采用氩弧熔焊同时进行焊接。其缺点是:焊接后形成的焊道较大,不美观,焊道形成后外部没有保护措施,导管在使用过程中焊道在发动机长时间的振动环境中会出现开裂,影响使用安全。焊接过程中由于金属编织网丝较细,过渡导管、金属波纹管、金属编织网、导管护套的融化速度不同,经常出现焊接过程中过渡导管、金属波纹管、金属编织网、导管护套没有融化而网丝熔断脱落故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改进的飞机加温系统发动机引气导管焊接方法,以便增加对焊道的保护,避免焊道在发动机长时间的振动环境中出现开裂,影响安全;杜绝金属编织网的网丝在焊接过程中发生熔断脱落故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飞机加温系统发动机引气导管焊接方法,所焊接的引气导管包括一个金属波纹管2、两个金属编织网3、两个过渡导管和两个导管护套;金属波纹管2的最大外径为d1,金属波纹管2的最小外径为d2,金属波纹管2两端的装配结构相同,具体是:金属编织网3位于金属波纹管2外面并且焊接为整体,导管护套位于金属编织网3的外面,金属波纹管2的端头与过渡导管的一端和导管护套的端头焊接为整体,上述零件的材质为不锈钢;其特征在于,焊接的步骤如下:
1、修改过渡导管和导管护套的结构:过渡导管结构的修改内容是:取消旧过渡导管1的喇叭口,使新过渡导管5成为一个圆筒,新过渡导管5的外径为d2,新过渡导管5的壁厚与金属波纹管2的壁厚相同;导管护套的修改内容是:新导管护套6是一个台阶圆筒,它由小直径筒6a、大直径筒6c和连接小直径筒6a与大直径筒6c的过渡筒6b组成,小直径筒6a、过渡筒6b和大直径筒6c一体加工成形,小直径筒6a的内径D2与新过渡导管5的外径d2间隙配合,小直径筒6a的长度小于新过渡导管5的长度,大直径筒6c的内径D1略大于金属编织网3的外径;
2、焊接新过渡导管5和金属波纹管2:首先加工金属波纹管2的端面,保证端面直径为d2;然后采用氩弧焊的方法将金属波纹管2的端头与新过渡导管5的一端焊接为整体;
3、焊接金属编织网3和金属波纹管2:采用点焊的方法将金属编织网3与金属波纹管2焊接为整体;
4、焊接新过渡导管5和新导管护套6:将新导管护套6装配到新过渡导管5上,新导管护套6的大直径筒6c套在金属编织网3的外面,采用钎焊的方法将新导管护套6的小直径筒6a与新过渡导管5焊接为整体。
本发明的优点是: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飞机加温系统发动机引气导管焊接方法,增加了对焊道的保护,避免了焊道在发动机长时间的振动环境中出现开裂,保证了使用安全;杜绝了金属编织网的网丝在焊接过程中发生熔断脱落故障。
附图说明
图1是目前的一种飞机加温系统发动机引气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采用本发明方法焊接的飞机加温系统发动机引气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新导管护套6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993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移动工装定位锁紧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复合结构SiC芯片的激光分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