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草木樨属18个物种植物条形码的目标条形码基因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97677.0 | 申请日: | 2016-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0309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吉宇;吴凡;骆凯;张代玉;王彦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兰州振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62102 | 代理人: | 张真 |
地址: | 73000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草木 18 物种 植物 条形码 目标 基因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鉴定18个草木樨属物种的DNA条形码基因及其分类标准序列。具体涉及草木樨属18个物种植物条形码的开发和应用。
背景技术
草木樨为豆科一年或两年生的草本异花授粉植物,其在全世界共有19种(Stevenson,1969)。草木樨属在花的结构,颜色,种子,叶片以及果荚形态上差异很大(Klebesadel,1954;Moussavi,2001),很难根据其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进行分类,并且在生产流通中的品种混杂程度较高,不利于种质资源区分及入库分类保存。目前,对于草木樨属不同物种的分类鉴定除了基本的形态研究外,没有更好的分类标准。因此,准确快速的鉴定并区分草木樨属物种对其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运用DNA条形码技术对植物的分类鉴定已有报道,并已形成了相关规范,但该技术运用到草木樨的分类鉴定将面临一些困难,草木樨属物种为异花授粉植物,不同种之间杂交,遗传差异小,单个条形码基因很难清晰鉴别不同种,标准的条形码序列很难确定等。
本发明采用DNA条形码技术,使用保守性好、特异性高的5个条形码基因,根据草木樨条形码基因扩增的碱基序列不同进行鉴定。该鉴定方法具有高效、快速、准确等特点,尤其是遗传差异较小的品种及一些种名混乱的地方品种,该方法具有更突出的区分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草木樨属18个物种植物条形码的目标条形码基因。
本发明的目的二是提供一种草木樨属18个物种植物条形码的目标条形码基因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三是提供草木樨属18个物种植物条形码的目标条形码基因标准分类条形码序列。
以便高效、快速、准确的鉴定不同种草木樨。此方法操作简便,省时高效,可对未知草木樨样本进行快速鉴定,相比传统的通过观察草木樨花、叶片、果荚等形态鉴定法,可大大提高效率。该方法能在实验室条件下较短时间内很好的完成,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有助于种子检验人员快速有效的区分不同草木樨种质资源,有利于储存库草木樨种子准确的分类保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草木樨属18个物种植物条形码的目标条形码基因,其主要特点在于包括有:
草木樨属植物物种鉴定,基于ITS基因的特异引物对,正向基因(5′-3′):GGAAGKARAAGTCGTAACAAGG;反向基因(5′-3′):RGTTTCTTTTCCTCCGCTTA;
或草木樨属植物物种鉴定,基于psbA-trnH基因的特异引物对,正向基因(5′-3′):GTTATGCATGAACGTAATGCTC;反向基因(5′-3′):CGCGCATGGTGGATTCACAAATC;
或草木樨属植物物种鉴定,基于rbcL基因的特异引物对,正向基因(5′-3′);AGACCTWTTTGAAGAAGGTTCWGT;反向基因(5′-3′):TCGGTYAGAGCRGGCATRTGCCA;
或草木樨属植物物种鉴定,基于matK基因的特异引物对,正向基因(5′-3′);CCCRTYCATCTGGAAATCTTGGTTC;反向基因(5′-3′):GCTRTRATAATGAGAAAGATTCTGC;
或草木樨属植物物种鉴定,基于trnL基因的特异引物对,正向基因(5′-3′);CGAAATCGGTAGACGCTACG;反向基因(5′-3′):ATTTGAACTGGTGACACGAG。
所述的草木樨属18个物种植物条形码的目标条形码基因制备方法,其主要特点在于包括有以下步骤:
A.通过草木樨的不同生物学特性初步鉴定18个种;
B.幼苗DNA的提取;
C.目标DNA条形码基因的筛选;
D.目标DNA条形码基因片段的扩增与测序;
E.测序结果的核查;
F.序列比对、编辑、质量核查、目标DNA条形码序列建树;
G.标准分类DNA条形码基因及对应序列的确认;
H.标准分类DNA条形码基因及对应序列准确性验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大学,未经兰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976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纸品浆料的成浆工艺
- 下一篇:5-羟甲基噻唑的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