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油底壳多工位传递模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96455.7 | 申请日: | 2016-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3739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黄昭明;王利;陈学健;赵妞;张冬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 |
主分类号: | B21D37/08 | 分类号: | B21D37/08;B21D53/84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4107 | 代理人: | 朱顺利,王惠萍 |
地址: | 24303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 机油 底壳多工位 传递 | ||
1.发动机油底壳多工位传递模,包括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组件和所述下模组件对应设有九个工位,按加工先后顺序分别为第一落料工位、第二拉延工位、第三整形工位、第四修边工位、第五空工位、第六翻边与整形工位、第七冲孔工位、第八整形工位和第九侧冲孔工位;
对应所述第一落料工位处,所述上模组件包括第一上模座以及设置于第一上模座上的两个冲头(103、135)和两个卸料板(102、104),两个冲头(103、135)位于卸料板一(102)和卸料板二(104)之间;所述下模组件包括第一下模座以及设置于第一下模座上的六个凸模(204、205、206、260、261、262)和定位块(202、208),定位块(202、208)与两个卸料板(102、104)相配合,凸模一(204)与凸模二(206)之间具有让一个冲头(135)插入的间隙,凸模三(262)与凸模四(260)之间具有让另一个冲头(103)插入的间隙,凸模五(261)与凸模六(205)之间具有让两个冲头(103、135)共同插入的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油底壳多工位传递模,其特征在于:对应所述第二拉延工位处,所述上模组件包括第一上模座以及设置于第一上模座上的成形块(105)和拉延凹模(134);所述下模组件包括第一下模座、设置于第一下模座上且与拉延凹模(134)相配合的拉延凸模(213)、设置于第一下模座上的压边圈座(256)和设置于压边圈座(256)上且与拉延凹模(134)相配合的成形块(211、212、214、215、253、25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油底壳多工位传递模,其特征在于:对应所述第三整形工位处,所述上模组件包括第一上模座以及设置于第一上模座上的整形块(133)和压料块(132);所述下模组件包括第一下模座以及设置于第一下模座上的整形块(217)和成形块(251),第一下模座上的整形块(217)与第一上模座上的整形块(133)相配合,成形块(251)与压料块(132)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油底壳多工位传递模,其特征在于:对应所述第四修边工位处,所述上模组件包括第一上模座以及设置于第一上模座上的压料板(130)和凹模(106、107、109、128、131);所述下模组件包括第一下模座以及设置于第一下模座上的顶出块(219)、凸模一(249)和凸模二(250),第一下模座上的顶出块(219)和凸模一(249)与压料板(130)相配合,凹模(106、107、109、128、131)与凸模二(250)相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油底壳多工位传递模,其特征在于:对应所述第六翻边与整形工位处,所述上模组件包括第二上模座以及设置于第二上模座上的顶出块(110)和整形块(126);所述下模组件包括第二下模座以及设置于第二下模座上的压料块(223)、顶出块(222)和成形块(220、224、225、242、243、245、246、248),第二下模座上的顶出块(222)和第二上模座上的顶出块(110)相配合,成形块(220、224、225、242、243、245、246、248)和压料块(223)与整形块(126)相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油底壳多工位传递模,其特征在于:对应所述第七冲孔工位处,所述上模组件包括第二上模座、设置于第二上模座上的压料块(123、124)和固定块(125)以及设置于固定块(125)上的冲头(118);所述下模组件包括第二下模座以及设置于第二下模座上的固定板(228)、顶出块(227)和定位块(240),压料块(123、124)与顶出块(227)和定位块(240)相配合,固定板(228)上设有让冲头(118)插入的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油底壳多工位传递模,其特征在于:对应所述第八整形工位处,所述上模组件包括第二上模座以及设置于第二上模座上的整形板(121)和顶出块(114);所述下模组件包括第二下模座以及设置于第二下模座上的整形块(236)和顶出块(229),第二上模座上的整形板(121)与第二下模座上的整形块(236)相配合,第二上模座上的顶出块(114)与第二下模座上的顶出块(229)相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油底壳多工位传递模,其特征在于:对应所述第九侧冲孔工位处,所述上模组件包括第二上模座、设置于第二上模座上的压料板(120)和设置于压料板(120)上的窗口板(119);所述下模组件包括第二下模座、设置于第二下模座上的定位块(233)和垫板(230)以及设置于定位块(233)上的凸模(231);所述传递模还包括用于对制件进行冲孔的冲孔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文天学院,未经河海大学文天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9645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保护螺纹的模具制造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减震器缸筒热旋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