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抵御雾霾的石斛伴生红茶、饮料及其加工方法和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093710.2 申请日: 2016-02-19
公开(公告)号: CN105707300B 公开(公告)日: 2019-07-02
发明(设计)人: 刘仲华;林勇;冯漾;彭中胜;刘建军;李勤;林海燕;洪乐乐 申请(专利权)人: 湖南农业大学;贵州涵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23F3/06 分类号: A23F3/06;A23F3/08;A23F3/16;A23L33/10;A23L33/105;A61K36/8984;A61P11/00
代理公司: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代理人: 王文君
地址: 410128 湖南省长沙市*** 国省代码: 湖南;4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抵御 石斛 伴生 红茶 饮料 及其 加工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抵御雾霾的石斛伴生红茶、饮料及其加工方法和应用,所述石斛伴生红茶是以石斛伴生茶叶为原料,经摊放、揉捻或揉切、发酵、初烘、复烘后得到的,所述石斛伴生红茶具有口感干爽、汤色橙红明亮、香气愉悦的特点;所述石斛伴生茶饮料是以所述石斛伴生红茶为原料,经提取,调配得到的;本发明的石斛伴生红茶及石斛伴生茶饮料具有抵御雾霾的作用,能够抑制HMGB1,IL‑6,TNF‑α在肺部的表达,达到防治肺损伤的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抵御雾霾的石斛伴生红茶、饮料及其加工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大气环境是人类生存最主要的条件之一。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及煤炭石油等能源利用的不断增大,大气环境受到了严重污染,雾霾的出现也日益频繁,在不少城市雾霾的出现已经成为一种常态,雾霾已经对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治理雾霾已成为当下最为迫切的任务之一,因此,探索具有抵御或者治疗雾霾作用的保健产品和药物已成为不少科研工作者们的目标。

石斛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为兰科(Orchidaceae)石斛属(Dendrobium)植物新鲜或干燥茎的统称,我国76种石斛中约有40种为药用石斛,传统中医常将其用于滋阴清热、生津益胃、止咳润肺、清音明目,在临床中应用相当广泛。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叶利用历史悠久,中国明代李时珍所撰《本草纲目》对茶的药理作用记载详细,曰:“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然火有五次,有虚实。苦少壮胃健之人,心肺脾胃之火多盛,故与茶相宜。”“茶主治喘急咳嗽,祛痰垢。”认为茶有清火去疾的功能。

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即有“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的记载,还记载相传“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唐本草》说:“茶味甘苦,微寒无毒,去痰热,消宿食,利小便”。汉代名医张仲景说:“茶治便脓血甚效。”至今,我国民间仍有用茶叶治疗痢疾和肠炎的习惯。如将茶叶与药物或食物配成药茶,则疗效更好。 如用姜茶治痢疾,薄荷茶、槐叶茶用于清热,茶与石斛、麦冬等制作成石斛伴生茶具有养阴清热,生津利咽等功效。

随着石斛的不断开发利用,各种形式的石斛产品和专利不断出现,如一种铁皮石斛保健茶的加工方法及其产品(CN 103315103 A),该发明中石斛伴生茶及其制备方法是将洗净晾干后的石斛茎部经过切片、揉捻、烘焙制成条状或者片状或者卷曲的片状石斛伴生茶。以该发明专利制得的石斛伴生茶与传统意义上的茶叶在色香味形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开发一种既具有石斛的保健功效,有兼具传统茶叶优良品质特征的产品,将具有及其广大的市场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抵御雾霾的石斛伴生红茶的加工方法,该种加工方法以石斛伴生茶叶为原料,优选地,本发明涉及到的石斛伴生茶叶是按照专利CN104904540A的方法栽培得到的。该栽培方法将青苔石斛驯化苗绑在茶树主枝干上部,营造一个青苔、石斛和茶树共生的生长环境,在共生条件下,茶叶因化感作用,在保持自身优良品质特征外,吸收石斛中的一些微量元素和芳香物质,采用此种茶树鲜叶作为本发明石斛伴生红茶的原料,加工得到的红茶在保持传统茶叶优良品质之外,还兼有部分石斛的保健功效。

所述石斛伴生红茶的加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摊放:从石斛伴生茶树上采摘茶叶,并将所述茶叶摊放4-8h;

(2)揉捻或揉切:将摊放处理后的茶叶进行揉捻,揉捻至成条率达85%以上;或者,将摊放处理后的茶叶进行揉切,揉切至碎茶率达85%以上;

(3)发酵:将揉捻或揉切处理后的茶叶在28-35℃,湿度85%以上的条件下发酵;

(4)初烘:将发酵后的茶叶在80-100℃条件下干燥至水分含量 为15-2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农业大学;贵州涵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农业大学;贵州涵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937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