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检测草莓是否感染草莓镶脉病毒的引物、检测试剂盒及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84545.4 | 申请日: | 2016-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631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马建忠;邓子兵;王永刚;陈妤;王文银;潘博;李印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70 | 分类号: | C12Q1/70;C12Q1/68;C12N15/11 |
代理公司: | 杭州智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50 | 代理人: | 刘芬豪 |
地址: | 73005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草莓 是否 感染 病毒 引物 试剂盒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涉及检测草莓是否感染草莓镶脉病毒的引物, 还涉及检测草莓是否感染草莓镶脉病毒的方法,尤其涉及检测草莓是否感染草 莓镶脉病毒的检测试剂盒。
背景技术
草莓病毒病主要表现出黄化和缩叶两种症状类型。草莓病毒病危害面广,在 世界草莓种植区出现的病毒病大约有20多种,其中侵染我国草莓的6种主要病 毒有:草莓斑驳病毒(Strawberrymottlevirus,SmoV)、草莓轻型黄边病毒 (Strawberrymildyellowedgevirus,SMTEV)、草莓镶脉病毒(Strawberryveinband virus,SVBV)、草莓皱缩病毒(Strawberrycrinklevirus,SCrV)、草莓轻型黄边伴随 病毒(strawberrymiIdyeIIowedge-associatedvirus,SYYEaV)和草莓潜隐环斑 病毒(strawberryIatentringspotvirus,SLRSV),这6种病毒总侵染率达80.2%, 单病毒的侵染率达41.6%,两种及两种以上病毒的复合侵染率达30.6%。
病毒感染草莓后,会否产生病症主要取决于病毒的致病性和宿主的免疫力。
病毒病的致病机理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是病毒粒体在宿主体内迅速繁殖, 不仅消耗了大量能量和蛋白质,而且占用了宿主的核糖体、tRNA、dNTPs等各 种资源用于合成子代病毒粒体,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和代谢;二是病毒粒体直 接损伤宿主细胞,比如释放子代病毒时破坏细胞膜,引发宿主防御机制启动导 致细胞凋亡,病毒基因整合至宿主基因组中从而改变细胞遗传特性导致细胞分 裂异常等;三是病毒粒体代谢时常产生多种醛类醌类大分子有毒物质,加速宿 主细胞的衰老和死亡,有时病毒粒体的代谢物还会激活某些氧化酶进而影响叶 绿体的生理功能。综合以上三个方面作用,最终导致感病植株生长缓慢,叶片 褪绿、繁殖力减弱、产量下降,果实畸形,死亡率升高等。
草莓镶脉病毒(Strawberryveinbandingvirus,SVBV,又称StYVBV、StCVBV、 StEVBV)自然界中只能传染草莓,是草莓病毒中唯一一种属于花椰菜花叶病毒 属的双链DNA病毒,与CaMV有近亲缘关系,也是危害我国草莓生产的主要病 毒之一。典型镶脉症状只表现在指示植物森林草莓(F.vesca)和弗州草莓 (F.virginiana)上。SVBV为球形粒体,直径约45~50nm,DNA双链上各有一个缺 口,区别于其他花椰菜花叶病毒科家族成员。Petrizik等人完成了全世界首个的 SVBV全序列(GenBank登录号:X97304)测定工作,结果表明SVBV基因组全长 为7876bp,含有7个ORFs。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公开了检测草莓是否感染草莓镶脉病毒的引 物,公开了检测草莓是否感染草莓镶脉病毒的方法;还公开了检测草莓是否感 染草莓镶脉病毒的检测试剂盒。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检测草莓是否感染草莓镶脉病毒的引物,设计的引物为:
SVBV4上游引物为CTAACTATCTTACACAGGGAAC,SVBV4下游引物为 GTCCGATCTCATTACAAATCCA;
SVBV6上游引物为ATCATACAAGAAGACCGCAAC,SVBV6下游引物为 TTTCACCACTCTAGCTGCCTC。本发明通过PCR反应体系进行琼脂糖凝胶电 泳,并以电泳图样中是否含有以上两个基因(草莓镶脉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和第 六个阅读框基因)的目的条带确定草莓植株是否感染草莓镶脉病毒(SVBV)。
检测草莓是否感染草莓镶脉病毒的方法,包括,
步骤一.设计的引物为:
SVBV4上游引物为CTAACTATCTTACACAGGGAAC,SVBV4下游引物为 GTCCGATCTCATTACAAATCCA;
SVBV6上游引物为ATCATACAAGAAGACCGCAAC,SVBV6下游引物为 TTTCACCACTCTAGCTGCCTC;
步骤二.提取草莓样品的DNA,加入草莓样品DNA、设计的引物以PCR 法进行样品DNA的扩增和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理工大学,未经兰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845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