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高热释红外人体检测距离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84441.3 | 申请日: | 2016-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665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左敬东;卢思迪;王伟;左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蚌埠市龙泰消防药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J5/00 | 分类号: | G01J5/00;G01J5/08 |
代理公司: | 蚌埠鼎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4102 | 代理人: | 王琪 |
地址: | 2337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红外 人体 检测 距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释红外人体探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提高热释红外人体检测距离的装置。
背景技术
热释红外人体探测技术广泛应用在现代防盗报警装置中,由于热释红外人体探测技术不产生任何伤害人体的射线而且功耗低,可电池供电,安装使用非常方便。但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人体检测距离太小,即使配合使用菲涅尔透镜,也只能在几米的范围内进行有效探测,因此只能应用在家庭、商场、仓库门前和一些小范围的监控场所。
目前远距离布防进行人体探测主要是在布防线上采用红外发射和接收技术,布防时需要在布防线两端分别安装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而且发射轴线要对准接收装置,安装调试困难,所以只适合在一些短距离人体探测的固定场所布防,不适合对临时建筑场地、户外田间园林(较贵重农副产品的看管)、边防、公安办案等场合临时布防。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新型的提高热释红外人体检测距离的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热释红外人体检测距离的装置,安装便捷、可随时远距离布防报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提高热释红外人体检测距离的装置,包括聚光杯、固定在聚光杯外部的聚光杯壳、调整垫片、固定螺栓,还包括热释红外报警器、与热释红外报警器相连的热释红外人体传感器,热释红外人体传感器位于聚光杯的中心线上,热释红外报警器的两侧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聚光杯壳的后部,热释红外报警器与聚光杯壳之间设有调整垫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安装便捷,不需借助任何其它光学系统,使用过程中无须调整聚焦,通过热释红外人体传感器与聚光杯的配合使用,大大增加了热释红外人体传感器的检测距离,适用于任何单位及场所随时远距离布防报警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高热释红外人体检测距离的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聚光杯,2、聚光杯壳,3、调整垫片,4、固定螺栓,5、热释红外人体传感器,6、热释红外报警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一种提高热释红外人体检测距离的装置,包括聚光杯1、固定在聚光杯外部的聚光杯壳2、调整垫片3、固定螺栓4、热释红外报警器6、与热释红外报警器6相连的热释红外人体传感器5。热释红外人体传感器5位于聚光杯1的中心线上,热释红外报警器6的两侧通过固定螺栓4固定在聚光杯壳2的后部,热释红外报警器6与聚光杯壳2之间设有调整垫片3。
所述热释红外人体传感器5的顶部检测窗口位于聚光杯1的中心线上,通过改变调整垫片3的厚度,例如增加调整垫片3的数量、增厚调整垫片3的厚度,使热释红外人体传感器5顶部的检测窗口处于聚光杯1的最佳聚光处,使得热释红外人体传感器5能够检测到更多更远的红外信号,大大增加了热释红外人体传感器5的检测距离。
所述提高热释红外人体检测距离的装置能够在聚光杯1的前方0—100米的范围内形成不可见红外接收围栏,若有人通过红外接收围栏,热释红外人体传感器5接收到人体红外信号后发送到热释红外报警器6,热释红外报警器6根据预先的设置发出相应的报警,从而实现远距离布防报警。
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安装便捷,不需借助任何其它光学系统,使用过程中无须调整聚焦,通过热释红外人体传感器5与聚光杯1的配合使用,大大增加了热释红外人体传感器5的检测距离,适用于任何单位及场所随时远距离布防报警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蚌埠市龙泰消防药剂有限公司,未经蚌埠市龙泰消防药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844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