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融合蛋白210及其在优化病毒复制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81938.X | 申请日: | 2016-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434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4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佳;李翠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19/00 | 分类号: | C07K19/00;C12N15/62;C12N15/70;C12N7/00 |
代理公司: | 11002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文君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融合 蛋白 210 及其 优化 病毒 复制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融合蛋白210及其在优化病毒复制中的应用,该融合蛋白210为P60蛋白的截短体,其保留了P60促进多种病毒复制的功能,且在有效作用的浓度范围内,对细胞不会产生毒性作用。可在较广谱的范围内(0.0001‑0.1MOI)提升病毒效价2个数量级单位,有利于对病毒的鉴定检测,可检测弹状病毒科VSV,黄病毒科HCV,微小病毒科EV71等,检测耗时缩短了一半以下。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获得的融合蛋白210表达效率较高,且易于纯化,一步纯化效率可达85%以上,蛋白终浓度可达3mg/ml。因此,可通过将融合蛋白210直接加入病毒培养基中,在较低滴度条件下,检测培养多种病毒分离株,简便快捷,本发明在病毒学科的产、学、研等诸多方面均具有重大的影响和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全病毒疫苗制备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融合蛋白210及其在优化病毒复制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对病毒的鉴定检测是培养大量病毒,进行病毒学实验以及制备疫苗和特异性诊断试剂的先决条件。建立病毒检测的新技术基本上应从3个方面考虑,即对病毒抗原的检测、对病毒产生抗体的检测和对病毒基因的检测。对病毒抗原和病毒抗体的检测通常需要ELISA检测试剂盒;对病毒基因的检测需要利用实验室分子手段,如PCR技术和基因芯片技术进行鉴定。目前这两种检测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ELISA检测操作比较繁琐,灵敏性有待提高;PCR技术和基因芯片技术也存在类似的情况。
此外,许多病毒学实验室经常遇到的技术瓶颈是,很多病毒(如肠道病毒以及某些新发现病毒)很难甚至根本无法在常用细胞系内增殖,以至于很多病毒学试验无法跟进,也因此直接影响后续研究。因此,如何不通过遗传改造法,提高病毒复制力,是病毒学科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目前全病毒疫苗制备领域也面临相似的难题,很多疫苗用毒株效价不高,这直接影响着疫苗的效果与价格。国内外一些研究小组尝试在病毒培养过程中通过多次换液以降低细胞对病毒的防御影响(如干扰素浓度);还有研究者尝试将不同细胞系的贴壁细胞改良成悬浮细胞,以通过增加单位体积的细胞密度,提升细胞增殖病毒的效价滴度。这些方案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病毒的效价滴度,然而皆属于外部因素的改造,而且操作繁琐,并没有通过深入了解病毒复制的宿主因素,从根本上发现并开发有利于病毒复制的细胞调节蛋白。
细胞核仁蛋白P60,是胶质瘤抑癌候选基因2(Glioma tumor suppressorcandidate region gene 2,GLTSCR2)编码蛋白,可调节肿瘤抑制因子P53与PTEN的稳定性,在肿瘤学领域,P60拥有“肿瘤抑制因子”及“抑制癌症的路障”双重身份。P60独特的生化特性与复杂功能使之迅速成为科研热点,但是在病毒学领域鲜有报道。
前期的研究发现,P60蛋白对几种病毒(弹状病毒科VSV,黄病毒科HCV,微小病毒科EV71)的复制具有促进作用,但细胞毒性实验显示P60全蛋白可诱导显著的细胞凋亡,且细胞毒性较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融合蛋白210,其为P60蛋白的截短体。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融合蛋白210在优化病毒复制中的应用。
为了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新型的融合蛋白210,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或该序列经替换、缺失或添加一个或几个氨基酸形成的具有同等功能的氨基酸序列。
本发明还提供编码所述融合蛋白210的基因,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本发明还提供含有编码所述融合蛋白210基因的载体或工程菌。
本发明融合蛋白210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8193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