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UV型纳米银导电油墨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66430.2 | 申请日: | 2016-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25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陈奇峰;米婷;陈广学;邰晶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D11/52 | 分类号: | C09D11/5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罗观祥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uv 纳米 导电 油墨 制备 方法 | ||
1.一种UV型纳米银导电油墨的配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制方法包括 以下步骤:
步骤A、以硝酸银为前驱体,水合肼为还原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 散保护剂,硝酸银浓度为0.05mol/L,水合肼浓度为5%,PVP用量与硝酸银的摩 尔比为1.6:1;搅拌速度为300r/min,反应及搅拌温度为60℃;反应前混合液搅拌 时间为30min,反应完成后的混合液搅拌时间为30min;离心速度为4000r/min, 离心次数为4次,每次10min,制备纳米银颗粒;
步骤B、以1.8mol/L的水合肼溶液滴入硝酸银与PVP的混合液中,其中硝酸 银浓度为0.3mol/L,PVP与硝酸银的摩尔比为2.2:1,反应温度为50℃,滴定时间 为80min,搅拌速度1000r/min,制备片状纳米银;
步骤C、以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TMPTA)和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 NPGDA为单体,纳米纤维素与环氧丙烯酸树脂为预聚物,光引发剂ITX和光引 发剂1173为光引发剂,球形纳米银与片形纳米银混合作为导电填料,得出UV型 纳米银导电油墨的配方为:预聚物:环氧丙烯酸酯—8%;纳米纤维素—12%; 稀释单体:TMPTA—6.6%;NPGDA—6.6%;导电填料:自制球形纳米银粉— 18%;自制片形纳米银粉—42%;光引发剂:ITX—2%;1173—2%;助剂:2.8%。
2.如权利要求项1所述的UV型纳米银导电油墨的配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A中,以硝酸银为前驱体,水合肼为还原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 保护剂,硝酸银浓度为0.05mol/L,水合肼浓度为5%,PVP用量与硝酸银的摩尔 比为1.6:1;搅拌速度为300r/min,反应及搅拌温度为60℃;反应前混合液搅拌时 间为30min,反应完成后的混合液搅拌时间为30min;离心速度为4000r/min,离 心次数为4次(每次10min),制备球状纳米银。
3.如权利要求项1所述的UV型纳米银导电油墨的配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A中所述水为去离子水。
4.如权利要求项1所述的UV型纳米银导电油墨的配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A中,以1.8mol/L的水合肼溶液滴入硝酸银与PVP的混合液中,其中硝酸银 浓度为0.3mol/L,PVP与硝酸银的摩尔比为2.2:1,反应温度为50℃,滴定时间为 80min,搅拌速度1000r/min,以制备片状纳米银。
5.如权利要求项1所述的UV型纳米银导电油墨的配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C中,单体组合为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TMPTA)和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 酸酯(NPGDA),即双官能度单体与三官能度单体的复配,且TMPTA和NPGDA 的复配比例为1:1。
6.如权利要求项1所述的UV型纳米银导电油墨的配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C中预聚物选用纳米纤维素与环氧丙烯酸树脂,且纳米纤维素与环氧丙烯酸 酯的配比为3:2。
7.如权利要求项1所述的UV型纳米银导电油墨的配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C中光引发剂选用光引发剂ITX和光引发剂1173,且光引发剂(ITX+1173) 含量确定为总油墨除去导电银粉质量数的10%。
8.如权利要求项1所述的UV型纳米银导电油墨的配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C中纳米银粉的固含量确定为60%。
9.如权利要求项1所述的UV型纳米银导电油墨的配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C中采用球形纳米银与片形纳米银混合作为油墨的导电填料,且球状银粉与 片状银粉的量比为3:7,即球形纳米银粉—18%,片形纳米银粉—42%。
10.如权利要求项1所述的UV型纳米银导电油墨的配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UV型纳米银导电油墨的配方为:1.预聚物:环氧丙烯酸酯—8%;纳米纤维素— 12%;2.稀释单体:TMPTA—6.6%;NPGDA—6.6%;3.导电填料:自制球形纳 米银粉—18%;自制片形纳米银粉—42%;4.光引发剂:ITX—2%;1173—2%; 5.助剂:2.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6643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固体丙烯水性蜡笔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导电油墨连接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