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平面度校正装置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64932.1 | 申请日: | 2016-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0045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王小洋;雷华堂;魏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5 | 分类号: | G05B19/0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138 | 代理人: | 徐立 |
地址: | 430084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面 校正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平面度校正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平台平面度校正方式,通常采用三点检测校正方法实现。具体地,利用三个检测点确定一个平面的原理,首先在升降平台的三个升降桩腿上分别选定三个检测点,检测其中一个检测点的位置作为初始位置,然后检测其他两个检测点的位置,通过检测到的其他两检测点的位置与初始位置的关系,对其他两个检测点对应的升降桩腿进行调整,从而实现升降平台的平面度校正。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测定初始位置的检测点对应的升降桩腿稳定无法保证,初始位置在调整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变化,导致参照误差,使得整个平台的平面度调整周期长、精度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平面度校正装置和方法。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平面度校正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控制单元、分别设置在升降平台的一个基准检测点和三个辅助检测点上的四个检测机构,所述基准检测点设置在所述升降平台的辅助桩腿上,所述三个辅助检测点分别设置在所述升降平台的三个升降桩腿上;
所述检测机构包括液位计以及用于将所述液位计测得的压力值输出为电信号的压电转换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四个检测机构输出的电信号,并根据所述三个辅助检测点的检测机构输出的电信号所表示的压力值与所述基准检测点的检测机构输出的电信号所表示的压力值的大小,依次对所述三个辅助检测点所在的升降桩腿进行控制。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液位计为水银液位计。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压电转换单元包括:
增压阀,用于将所述液位计检测的压力值进行放大;
信号放大器,用于将所述增压阀放大后的压力值转换为电信号,并对所述电信号进行放大。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周期性地对所述三个辅助检测点所在的升降桩腿进行升降控制:
在每个周期内,计算所述辅助检测点的检测机构输出的电信号所表示的压力值P1与所述基准检测点的检测机构输出的电信号所表示的压力值P0的差值ΔP;
当ΔP≥设定值时,控制所述辅助检测点所在的升降桩腿的动力装置待机;
当ΔP<设定值时,控制所述辅助检测点所在的升降桩腿的动力装置执行上升动作,直至所述ΔP≥设定值。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当ΔP≥设定值时,输出一个连续的恒定的电磁阀控制指令至所述动力装置。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电磁比例换向阀和系统动力机构,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电磁比例换向阀电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平面度校正方法,所述方法基于前一方面提供的装置实现,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四个检测机构输出的电信号;
根据所述三个辅助检测点的检测机构输出的电信号所表示的压力值与所述基准检测点的检测机构输出的电信号所表示的压力值的大小,依次对所述三个辅助检测点所在的升降桩腿进行控制。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三个辅助检测点的检测机构输出的电信号所表示的压力值与所述基准检测点的检测机构输出的电信号所表示的压力值的大小,依次对所述三个辅助检测点所在的升降桩腿进行控制,包括:
周期性地对所述三个辅助检测点所在的升降桩腿进行升降控制:
在每个周期内,计算所述辅助检测点的检测机构输出的电信号所表示的压力值P1与所述基准检测点的检测机构输出的电信号所表示的压力值P0的差值ΔP;
当ΔP≥设定值时,控制所述辅助检测点所在的升降桩腿的动力装置待机;
当ΔP<设定值时,控制所述辅助检测点所在的升降桩腿的动力装置执行上升动作,直至所述ΔP≥设定值。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所述辅助检测点所在的升降桩腿的动力装置执行上升动作,包括:
当ΔP≥设定值时,输出一个连续的恒定的电磁阀控制指令至所述动力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649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