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型阀门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610063919.4 | 申请日: | 2016-0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237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8 |
| 发明(设计)人: | 陈世昌;廖家淯;韩永隆;黄启峰;蔡长谚 | 申请(专利权)人: |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K99/00 | 分类号: | F16K99/00;F16K31/126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1100 | 代理人: | 喻学兵 |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市***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微型 阀门 装置 | ||
1.一种微型阀门装置,适用于一微型气压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阀门片,具有一阀孔,该阀门片具有介于0.1mm-0.3mm之间的厚度;
一集气板,具有一第一贯穿孔、一第二贯穿孔、一第一卸压腔室及一第一出口腔室,以及具有一基准表面,该第一出口腔室具有一凸部结构,以对应该阀门片的该阀孔而设置,有利抵触该阀孔形成一预力作用,完全封闭该阀孔,该凸部结构的高度高于该集气板的该基准表面,该第一贯穿孔与该第一卸压腔室相连通,该第二贯穿孔与该第一出口腔室相连通;以及
一出口板,具有一第三贯穿孔,一第四贯穿孔、一第二卸压腔室、一第二出口腔室及至少一限位结构,以及具有一基准表面,该第三贯穿孔端部具有一凸部结构,该凸部结构的高度高于该出口板的该基准表面,有利该阀门片快速抵触形成一预力作用,完全封闭该第三贯穿孔,该第三贯穿孔对应于该集气板的该第一贯穿孔,且与该第二卸压腔室相连通,该第四贯穿孔对应于该第二贯穿孔,且与该第二出口腔室相连通,该至少一限位结构设置于该第二卸压腔室内,该限位结构的高度介于0.3mm-0.5mm之间,以及该第二卸压腔室及该第二出口腔室之间具有一连通流道;
其中,上述的该集气板、该阀门片及该出口板依序对应堆叠设置定位,该阀门片设置于该集气板及该出口板之间,且该阀门片的该阀孔对应设置于该第二贯穿孔及该第四贯穿孔之间,气体自该微型气压动力装置的一微型气体传输装置向下传输至该微型阀门装置内时,由该第一贯穿孔及该第二贯穿孔进入该第一卸压腔室及该第一出口腔室内,而导入气体由该阀门片的阀孔流入该第四贯穿孔内进行集压作业,集压气体大于导入气体,集压气体自该第四贯穿孔朝该第二出口腔室流动,以使该阀门片位移,并使该阀门片的阀孔抵顶于该集气板而关闭,且该至少一限位结构辅助支撑该阀门片,以防止该阀门片塌陷,同时集压气体于该第二出口腔室内能沿连通流道流至该第二卸压腔室内,此时于第二卸压腔室内该阀门片位移,集压气体能由该第三贯穿孔流出,以进行卸压作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阀门片的厚度为0.2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限位结构的高度为 0.4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集气板的该第一出口腔室的该凸部结构具有介于0.45mm-0.55mm之间的高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型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出口腔室的该凸部结构的高度为0.5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出口板的该第三贯穿孔的该凸部结构具有介于0.45mm-0.55mm之间的高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型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三贯穿孔的该凸部结构的高度为0.5m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集气板于一表面更具有一集气腔室,且该集气腔室与该第一贯穿孔及该第二贯穿孔相连通。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卸压腔室及该第一出口腔室设置于该集气板所相对的该集气腔室的另一表面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卸压腔室及该第二出口腔室设置于该出口板的一表面上,分别与该集气板的该第一卸压腔室及该第一出口腔室相对应。
11.一微型阀门装置,适用于一微型气压动力装置,包括:
一集气板,具有至少两贯穿孔及至少两腔室,以及一集气腔室;
一阀门片,具有一阀孔;以及
一出口板,具有至少两贯穿孔及至少两腔室;
其中,上述的集气板、阀门片以及出口板依序对应堆叠设置定位,气体自集气腔室传输至该微型阀门装置内,透过该集气板、该出口板分别具有的至少两贯穿孔及至少两腔室,以因应气体的单向流动而使该阀门片的该阀孔对应进行开或关,以进行集压或卸压作业。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微型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集气板具有一第一贯穿孔、一第二贯穿孔、一第一卸压腔室及一第一出口腔室,该第一贯穿孔与该第一卸压腔室相连通,该第二贯穿孔与第一出口腔室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6391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向调节V型球体及其加工方法
- 下一篇:灯(折叠式节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