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铋-牛血清白蛋白-纳米铂的过氧化氢检测试剂盒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063564.9 | 申请日: | 2016-0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2870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沈奕珉;施小琼;邓豪华;郑晓晴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医科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21/78 | 分类号: | G01N21/78;G01N21/31 |
| 代理公司: | 福州智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8 | 代理人: | 王义星 |
| 地址: | 350004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血清 白蛋白 纳米 过氧化氢 检测 试剂盒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铋‑牛血清白蛋白‑纳米铂的过氧化氢检测试剂盒。本发明利用铋‑牛血清白蛋白‑纳米铂催化过氧化氢氧化3,3’,5,5’‑四甲基联苯胺盐酸盐显色,提供了一种快速、简便、灵敏的过氧化氢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和试剂盒所用铋‑牛血清白蛋白‑纳米铂制备简便。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和测定吸光值实现对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的区分,并且可根据吸光值计算出过氧化氢的释放量和释放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的细胞外过氧化氢含量快速检测方法及试剂盒。其涉及一种基于铋-牛血清白蛋白-纳米铂模拟过氧化物酶的过氧化氢的检测方法,属于分析化学、纳米技术和细胞生物学领域。
背景技术
过氧化氢是一种生命活动中非常重要的活性中间体,同时在食品生产、纸张漂白剂、消毒剂、燃料电池、酶法分析等领域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过氧化氢进行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分析与检测是极为必要的。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一些肿瘤细胞如乳腺癌细胞、肾癌细胞、肺癌细胞等所释放的过氧化氢量远多于正常细胞,因此如何快速准确地通过检测细胞外过氧化氢的含量来识别肿瘤细胞以及检测肿瘤细胞的数量对于研究肿瘤的产生发展机制以及抗肿瘤药物作用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酶是高效的生物催化剂,生物体内几乎所有的反应都有酶的参与。酶法分析在临床诊断、生物、食品、化学、环境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酶催化反应因其具有高效、专一、条件温和等特点而备受关注。然而天然酶来源有限,提纯困难,价格昂贵,而且为了保持其活性要求实验条件和操作环境都较为苛刻,使其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因此模拟酶的开发及应用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发明基于铋-牛血清白蛋白-纳米铂的模拟过氧化物酶特性,利用过氧化氢作为电子受体参与铋-牛血清白蛋白-纳米铂模拟过氧化物酶催化的显色反应,提供了一种比色检测细胞外过氧化氢的新方法及检测试剂盒。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铋-牛血清白蛋白-纳米铂模拟过氧化物酶活性比色检测细胞外过氧化氢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检测方法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铋-牛血清白蛋白-纳米铂模拟过氧化物酶的过氧化氢检测方法,其特征是将过氧化氢,3,3’,5,5’-四甲基联苯胺盐酸盐,铋-牛血清白蛋白-纳米铂水溶液混合后恒温孵育,加入0.5 mol/L的硫酸终止反应,反应产物为黄色,最大吸收波长为450 nm;所述的铋-牛血清白蛋白-纳米铂模拟过氧化物酶由以下步骤制得:在5 mL浓度为50 mg/mL的牛血清白蛋白水溶液中加入5 mL浓度为16 mmol/L氯铂酸溶液和0.5 mL浓度为1.5 mol/L氢氧化钠溶液,混匀后水浴80 ℃下反应2 h,反应后溶液装入截止分子量为3k的超滤管,6000 r/min离心超滤,并水洗3次,得到牛血清白蛋白-纳米铂水溶液,将牛血清白蛋白-纳米铂水溶液冷冻干燥得到牛血清白蛋白-纳米铂粉末,在0.6 mL浓度为23.8 mg/mL的牛血清白蛋白-铂水溶液中加入0.6 mL浓度为0.5 mmol/L的硝酸铋溶液和1.8 mL 浓度为10 mmol/L,pH=7的磷酸盐缓冲液,混匀后水浴80 ℃下反应2.5 h,反应后溶液装入截止分子量为3k的超滤管,6000 r/min离心超滤,并水洗3次,得到铋-牛血清白蛋白-纳米铂的水溶液;将铋-牛血清白蛋白-纳米铂水溶液冷冻干燥得到铋-牛血清白蛋白-纳米铂粉末。
所述的基于铋-牛血清白蛋白-纳米铂模拟过氧化物酶的过氧化氢检测方法,其特征是能根据显色体系溶液颜色判断过氧化氢的浓度。
所述的基于铋-牛血清白蛋白-纳米铂模拟过氧化物酶的过氧化氢检测方法,其特征是能根据酶标仪450 nm处的吸光度以检测过氧化氢的浓度。
所述的基于铋-牛血清白蛋白-纳米铂模拟过氧化物酶的过氧化氢检测方法,其特征是检测线性范围为0.5~30 μmol/L,检测限为0.068 μmol/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医科大学,未经福建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635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