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穴盘自动回收堆叠装置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60871.1 | 申请日: | 2016-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310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6 |
发明(设计)人: | 韩绿化;毛罕平;胡建平;刘洋;左志宇;张晓东;倪纪恒;杨德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G57/30 | 分类号: | B65G57/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回收 堆叠 装置 及其 方法 | ||
1.一种穴盘自动回收堆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输送装置(2)、提升机构(12)、托举机构(11)、锁止机构(8)和控制系统(6);
所述机架固定在所述输送装置(2)的正上方;所述机架包括四根角铁立柱(5)和平框(4),所述角铁立柱(5)垂直固定在所述机架下端的平框(4)的四角上、且呈内嵌套对角安装;
所述输送装置(2)与电机(1)连接、输送装置(2)的输送前端和输送后端分别安装有传感器C(9)和传感器B(3);
所述提升机构(12)有两组、且沿所述穴盘(10)输送方向呈对称分布垂直固定在所述机架上;
所述托举机构(11)垂直安装在所述输送装置(2)的正下方、且正对着四根所述角铁立柱(5)形成的内腔空间;
所述锁止机构(8)包括两组呈对称分布的锁止板(801)和转轴B(802),所述锁止板(801)且沿所述穴盘(10)输送方向、通过所述转轴B(802)铰接在所述机架的下端平框(4)上表面的外沿上;
所述控制系统(6)分别与电机(1)、所述传感器B(3)、传感器C(9)、所述托举机构(11)和所述提升机构(12)电连接;所述传感器B(3)用于检测所述穴盘(10)输送到位的信号,并将到位信号传送到所述控制系统(6);所述传感器C(9)用于检测是否有所述穴盘(10)放置在所述输送装置(2)上,并将穴盘信号传送到所述控制系统(6);所述控制系统(6)根据穴盘信号控制所述输送装置(2)输送所述穴盘(10),根据到位信号控制所述托举机构(11)的升降,同时控制所述提升机构(12)的升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穴盘自动回收堆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2)包括电机(1)和双排链传动机构,所述双排链传动机构包括传动轴(201)、四个链轮(202)、两条链条(203)和从动轴(204),所述传动轴(201)和从动轴(204)的两端分别连接链轮(202),两条所述链条(203)分别安装在所述传动轴(201)和从动轴(204)连接的链轮(202)上,所述链轮(202)与链条(203)啮合,两条所述链条(203)错开布局、且互相平行;
所述电机(1)的输出端与所述双排链传动机构的传动轴(20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穴盘自动回收堆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机构(12)包括直线驱动机构A(121)、L型升降杆(122)、转轴A(123)和托板A(124),所述直线驱动机构A(121)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机架上、且与所述输送装置(2)垂直,所述直线驱动机构A(121)的输出端与所述L型升降杆(122)的直端连接,所述托板A(124)通过所述转轴A(123)铰接在所述L型升降杆(122)的拐角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穴盘自动回收堆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举机构(11)包括直线驱动机构B(113)、升降杆(112)和托板B(111),所述直线驱动机构B(113)垂直安装在所述输送装置(2)的正下方、且正对着四根所述角铁立柱(5)形成的内腔空间,所述升降杆(112)的一端与托板B(111)的下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直线驱动机构B(113)的输出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穴盘自动回收堆叠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感器A(7),所述传感器A(7)安装在所述机架的上端平框(4)上,所述传感器A(7)与所述控制系统(6)电连接,所述传感器A(7)用于检测所述穴盘(10)自动堆叠高度是否超出所述角铁立柱(5)的高度,并将高度信号传送到所述控制系统(6),所述控制系统(6)根据高度信号控制控制输送装置(2)、提升机构(12)和托举机构(11)停止工作。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穴盘自动回收堆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驱动机构A(121)是直线气缸、液压缸、电动伸缩杆或直线电机中的任意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穴盘自动回收堆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驱动机构B(113)是直线气缸、液压缸、电动伸缩杆或直线电机中的任意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穴盘自动回收堆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机构(12)的托板A(124)的宽度与所述穴盘(10)的边缘宽度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6087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精度激光刻蚀系统的接口控制卡
- 下一篇:皮卡型高压细水雾消防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