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PEPS系统的安全策略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54328.0 | 申请日: | 2016-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6437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发明(设计)人: | 刘茂龙;孔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5/20 | 分类号: | B60R25/20;B60R25/30;B60Q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中瀚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9 | 代理人: | 黄洋;盖军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peps 系统 安全策略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PEPS系统的安全策略,以避免外部人员在没有携带钥匙的情况下非法进入车内,具体如下:无钥匙锁车:无钥匙进入及启动控制模块接收到锁车信号后,无钥匙进入及启动控制模块检测钥匙的位置,如果仅探测到一把钥匙且钥匙在车内,则无钥匙进入及启动控制模块阻止门锁锁止;如果车内和车外同时检测到有钥匙,且锁车信号是车外钥匙的遥控锁车信号,则无钥匙进入及启动控制模块允许门锁锁止;无钥匙开锁:无钥匙进入及启动控制模块接收到开锁信号后,无钥匙进入及启动控制模块检测钥匙的位置,如果探测到车外有钥匙,则无钥匙进入及启动控制模块允许开启门锁;如果仅探测到一把钥匙且钥匙在车内,则无钥匙进入及启动控制模块阻止门锁开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钥匙进入及启动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基于PEPS系统的安全策略。
背景技术
目前无钥匙进入及启动系统(PEPS)已经普遍应用在各个车型上,车主不需要掏出钥匙,只要用手触碰车门把手的按键,就可以非常方便的进入车辆。虽然这种进入的方法很便捷,但是也同样存在了安全隐患。如果没有完善的策略,无钥匙进入及启动系统可能存在下述问题:如果钥匙遗忘在车内,当别人在车外用手触碰车门把手的按键时,系统就会检测到有钥匙而开汽车门锁,造成外部人员的非法进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基于PEPS系统的安全策略,以避免外部人员在没有携带钥匙的情况下非法进入车内。
本发明的基于PEPS系统的安全策略包括无钥匙进入及启动控制模块、车身控制模块、车内低频天线、车外低频天线、车门把手按键、门锁开关、组合仪表、喇叭,关键在于所述安全策略包括下述锁车及开锁两种情况:
无钥匙锁车:在门锁开启的状态下,无钥匙进入及启动控制模块接收到锁车信号后,无钥匙进入及启动控制模块通过车内低频天线、车外低频天线来检测钥匙的位置,如果探测到一把钥匙且钥匙在车内,则无钥匙进入及启动控制模块阻止通过门把手按键进行门锁锁止;如果车内和车外同时检测到有钥匙,且锁车信号是钥匙的遥控锁车信号,则无钥匙进入及启动控制模块允许门锁锁止;
无钥匙开锁:在门锁锁止的状态下,无钥匙进入及启动控制模块接收到开锁信号后,无钥匙进入及启动控制模块通过车内低频天线、车外低频天线来检测钥匙的位置,如果探测到车外有钥匙,则无钥匙进入及启动控制模块允许开启门锁;如果仅探测到一把钥匙且钥匙在车内,则无钥匙进入及启动控制模块阻止门锁开启。
进一步地,在锁车时,如果车内和车外同时检测到有钥匙,且锁车信号是车外钥匙的遥控锁车信号,则无钥匙进入及启动控制模块禁止下一次的采用操作车门把手按键对车辆进行解锁的动作。因为有时车内和车外低频天线同时探测到遗落在车内靠近车门位置处的钥匙,这样容易产生误判断,禁止下一次的采用操作车门把手按键对车辆进行解锁的动作,可以彻底避免他人非法进入车内。
进一步地,无钥匙进入及启动控制模块在禁止下一次的采用操作车门把手按键对车辆进行解锁的动作的同时,还通过喇叭进行提示,以提醒车主车内有钥匙。
进一步地,在锁车时,如果仅探测到一把钥匙且钥匙在车内,则无钥匙进入及启动控制模块通过组合仪表或喇叭发出提示信息,以提醒车主车内有钥匙。
进一步地,在车门锁止的状态下,无钥匙进入及启动控制模块接收到后备箱门锁门的信号后,无钥匙进入及启动控制模块通过车内低频天线、车外低频天线来检测钥匙的位置,如果仅探测到一把钥匙且钥匙位于后备箱内,则无钥匙进入及启动控制模块阻止后备箱锁止,并通过喇叭发出提示信息,以提醒车主后备箱内有钥匙;或者,在车门锁止的状态下,无钥匙进入及启动控制模块接收到后备箱门锁门的信号后,无钥匙进入及启动控制模块通过车内低频天线、车外低频天线来检测钥匙的位置,如果仅探测到一把钥匙且钥匙位于后备箱内,则无钥匙进入及启动控制模块在后备箱锁止的同时,打开其余车门车锁,并通过喇叭发出提示信息,以提醒车主后备箱内有钥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543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用途无骨雨刮片
- 下一篇:一种汽车前部防碰撞保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