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呼转平台的来电转接智能应答的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47769.8 | 申请日: | 2016-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784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蒲明彬;杨双霞;刘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讯飞樽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16 | 分类号: | H04W4/16;H04M1/725;H04M3/493;H04M3/5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龚素琴 |
地址: | 510665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平台 来电 转接 智能 应答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机来电管理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应用于呼转平台的来电 转接智能应答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呼叫转移是移动通信中的一种传统业务,当电话无法接听或者不方便接听 时,可以将来电转接至其他电话号码,而呼转平台则是由运营商或第三方服务商 提供的能够承载呼叫转移呼入,接受留言,并向用户提供存储、转发和提取语音 留言的一种服务,语音信箱是最常见和普遍使用的呼转平台。
语音留言是一种符合现代人生活方式的通讯方式,但传统的呼转平台面临多 个问题:第一,在呼入时缺乏有效的提示,容易造成用户无法知晓已经进入了呼 转平台,因此不够便捷;第二,留言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双向交互,仅能由呼转平 台单向接收主叫留言,因此不够智能,用户体验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不够便捷和智能的缺陷,提供一种智能 化、便捷化的应用于呼转平台的来电转接智能应答的方法。
本发明的进一步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化、便捷化的应用于呼转平台的来电转 接智能应答的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应用于呼转平台的来电转接智能应答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被叫用户收到来电呼叫时,根据主叫用户的操作、被叫用户的操作或预 设的应答机制,选择是否将来电呼叫转接到呼转平台;
S2:来电呼叫转接到呼转平台时,呼转平台向主叫用户播放智能提示音;
S3:呼转平台与主叫用户进行语音交互,并且对来电进行智能分析做出应答 模式判断,对来电进行智能分析包括主叫情绪分析、主叫环境分析、关键字监测 和语义分析中的一种或多种;
S4:呼转平台以相应的应答模式与主叫方进行交互,所述应答模式包括主叫 行为引导模式、预设信息告知模式和模式化问答模式中的一种或多种。
一种应用于呼转平台的来电转接智能应答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智能提示模块:用于综合多种信息生成最终要播放的提示音;
智能语音分析与语义分析云:是由第三方提供的用于智能语音领域的智能分 析系统,其提供接口供其他系统调用;
智能语音语义分析模块:用于对接智能语音分析与语义分析云提供的接口, 向云端发送处理请求并处理云端返回的结果,该模块同时与智能提示控制模块、 智能交互控制模块进行数据交换,输入对话语音数据,输出语音处理结果;
语音交互处理模块:负责与主叫用户进行语音交互并对交互内容进行处理, 并负责将语音数据传输至智能交互控制模块;
智能交互控制模块:是IVR(InteractiveVoiceResponse,互动式语音应答) 智能交互功能的核心模块,控制整个IVR智能交互流程,并协调与IVR智能交 互相关的数据传输控制;
应答模式判断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智能交互控制模块的模式判断信息,进行 应答模式的选择,并将选择结果传输至智能应答模式模块,选择最合适的应答模 式;
智能应答模式模块:智能应答模式模块包含各种应答模式信息,由应答模式 判断模块选择了当前应答模式后,智能应答模式模块将该模式的应答交互机制传 输至语音交互处理模块,由语音交互处理模块与主叫交互;
提示与交互信息展现模块:用于向被叫用户展示IVR智能交互的交互结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呼 转平台的来电转接智能应答的方法,呼转平台与主叫用户进行语音交互,并且对 来电进行智能分析做出应答模式判断,呼转平台以相应的应答模式与主叫方进行 交互。本发明通过大数据、语音识别技术、语音合成、语义分析等新技术的应用, 对传统呼转平台的缺陷进行改进,加入了智能提示音播放功能与IVR智能交互 功能,能够有效提升语音信箱用户体验,将仅能单向接收留言的传统呼转平台改 进成能够双向交互与主叫智能对话的智能呼转平台,并在进入呼转平台时通过系 统智能判定为用户选择最佳应答语,大大改善了用户体验。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应用于呼转平台的来电转接智能应答的系统,所述系统为 上述方法实现的基础,所述系统与方法结合实现了智能化、便捷化的来电智能应 答服务。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讯飞樽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讯飞樽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477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