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水冷式机油冷却器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38535.7 | 申请日: | 2016-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731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温国生;周晓骁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科克发动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5/00 | 分类号: | F01M5/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徐先禄 |
地址: | 40216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水冷 机油 冷却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润滑系统部件,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水冷式机油冷却器。
背景技术
对于发动机来说,机油冷却器是发动机冷却以及润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 动机运行中,其内部的冷却和润滑是靠机油循环来进行的。如果未经冷却的机油一直在发 动机内部循环势必造成发动机机油温度过高,会加大发动机的机油消耗和降低润滑效果, 从而降低机油的使用周期以及发动机的寿命。为了降低机油消耗,增加发动机和机油的运 行寿命,需要加强机油冷却器对机油进行冷却。CN203703094U公开了“一种水冷整体式不 锈钢机油冷却器”,包括底板、顶板、第一油道芯片、下油上水芯片、上油下水芯片、第一水道 芯片。组成冷却水道的芯片采用双面带紫铜覆层焊料的不锈钢材料,芯片采用密布圆台状 凸起结构设计,两芯片组装后,两芯片的凸起顶端面相互对齐贴合,到真空钎焊炉焊接时, 凸台表面的紫铜覆层焊料融化,将两芯片通过密布的凸台面融合焊接在一起形成水道。组 成油道的芯片也采用双面带紫铜覆层焊料的不锈钢材料,到真空钎焊炉焊接时,芯片表面 的紫铜覆层焊料融化,分别与翅片焊接在一起形成油道。在保证水道、油道强度和功能的情 况下,水道层减少了内翅片和两层铜焊片,油道层减少了两层铜焊片,实现了简化操作工 艺、降低成本、优化结构的效果。但结构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水冷式机油冷却器,其能够加强对机油的冷却, 降低发动机的机油消耗,改善润滑效果;能够使冷却器芯得到有效的保护,不仅安装、拆卸 方便,便于清洗,还能够单独更换部件。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发动机水冷式机油冷却器,包括冷却器壳体、连接在冷却器壳 体上端的冷却器盖、连接在冷却器盖下面并伸入冷却器壳体内的冷却器芯,在所述冷却器 壳体的一侧下部设有冷却水进口、另一侧上部设有冷却水出口,其特征是:
所述冷却器盖为腔体结构,由油腔间隔分隔为进油腔和出油腔,在所述冷却器盖一侧 设有与进油腔相通的进油口、另一侧设有与出油腔相通的出油口,在所述进油腔内设有第 一机油道,在所述出油腔内设有第四机油道;
所述冷却器芯为板翅式结构,在其上面的一端设有第二机油道、另一端设有第三机油 道,所述第二机油道与第一机油道连接相通,所述第三机油道与第四机油道连接相通。
所述的发动机水冷式机油冷却器,在所述冷却器盖上至少设有一个旁通阀,所述 旁通阀的进油端连接在油腔间隔上并与所述进油腔相通,所述旁通阀的出油端与所述出油 腔相通。
进一步,在所述第二机油道与第一机油道的连接部位和所述第三机油道与第四机 油道的连接部位分别设有密封垫圈。
进一步,在所述冷却器壳体的上端与冷却器盖的下面之间设有密封垫片。
进一步,在所述冷却器盖上设有两个旁通阀。
进一步,在冷却器壳体的底部设有放水口。
进一步,所述冷却器芯采用06Cr19Ni10不锈钢加工焊接而成。
进一步,所述冷却器壳体和冷却器盖均采用铝合金铸造而成。
进一步,所述冷却器芯与冷却器壳盖之间设有压板。
进一步,所述冷却器壳体内腔底面设有两只碟形弹簧,所述冷却器芯的下面与所 述两只碟形弹簧接触。
本发明的有益的技术效果:
根据热传递基本公式Φ=KA⊿T可以看出,降低温度⊿T与带走热量Φ成正比,因此带走 的热量越多,则降低温度越多。带走热量Φ则与接触面积A和导热系数K成正比。
本结构使冷却水紧紧包围着机油冷却器芯,接触面积A达到了最大。由于不锈钢的 导热系数K高,水的比热较大,因此在机油流过机油冷却器的过程中,冷却水可以带走较大 的热量Φ,因此使机油温度大幅度降低(⊿T较大)。
本机油冷却器的冷却效率大于30%。例如:机油从发动机流出温度为97°,经过机油 冷却器后,机油温度经测试为65°。大大降低了机油温度,充分达到设计所需的冷却效果。
由于设置了旁通阀,在机油压力过高的情况下,旁通阀自动开启,使机油压力降 低,从而有效地保护冷却器芯。
由于设置了压板和碟形弹簧,对冷却器芯起到定位作用,防止其在冷却器壳体内 晃动,同时对冷却器芯也起到减振作用,有效保护冷却器芯,延长其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科克发动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重庆科克发动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3853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天然气发动机撞凝式油气分离器
- 下一篇:喷油ORC膨胀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