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铁车站施工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37439.0 | 申请日: | 2016-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256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郑华军;周庙林;徐玉成;吴泉锋;王志全;杨江坤;张威;刘琳;邓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毕强 |
地址: | 20043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铁 车站 施工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铁车站施工方法,以及涉及一种地 铁车站施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地下空间工程施工技术不断发展,地铁施工的规模将会越来越大,层数 也会越来越多。而地铁中板及顶板施工时的支架、模板将是施工成本中很大一部分。
现有技术中,地下多层地铁车站使用多层支模架施工方法。如图1所示为三层地铁 车站,先施工底板101,再搭设下层中板支模架102,浇筑下层中板103;再搭设上层中板支模 架104,随后施工浇筑上层中板105;再搭设顶板下支架106,再用混凝土浇筑顶板107。从下 往上施工完成整个车站结构的施工。
这一方法存在的问题是:由于设计图中,上层中板与下层中板等中板以及顶板明 确规定荷载不大于800kg/m2。需最上层顶板施工完成后,再从上往下逐层拆除支模架工程。 这显然导致最下层钢管支架、模板、方木等需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保持不能拆除的状态,使材 料和设备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也因此耽误工期,同时会大量增加钢管支架、模板等模支架的 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铁车站施工方法,以缩短支架、模板等支模架的使 用周期,降低支模架的使用成本。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地铁车站施工装置,以缩短支架、模板等支模架的 使用周期,降低支模架的使用成本。
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铁车站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0、在施工完成的底板上搭设支模架;
步骤200、在所述支模架上安装待浇筑中板的模板;固定设置多行、多列支撑立柱 支撑待浇筑中板,并在待浇筑中板内固定设置加强配筋系梁;所述加强配筋系梁与呈行设 置的所述支撑立柱或者呈列设置的所述支撑立柱相应;
步骤300、在中板的模板上浇筑中板,并养护使所述中板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一定 比例;
步骤400、拆除所述支模架;在所述中板上搭设所述支模架;
步骤500、重复步骤200-步骤400,直至施工完成地铁车站的中板的设计层数;在所 述支模架上安装待浇筑顶板的模板;在顶板的模板上浇筑顶板;完成地铁车站整体结构的 施工。
进一步地,上一层的所述支撑立柱与下一层的所述支撑立柱数量相同且位置对 应。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立柱沿所述地铁车站的横向方向呈行设置,沿所述地铁车站 的纵向方向呈列设置;
所述支撑立柱的行间距范围为所述中板的横向跨度的1/2-1/3;
所述支撑立柱的列间距范围为2m-4m。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00中,所述中板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比例值为100%。
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600、所有所述中板强度达到100%的设计强度后,从上往下逐层拆除所述支 撑立柱。
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铁车站施工装置;该施工装置应用于地 铁车站的施工建造;所述地铁车站包括底板和设置于所述底板上面的中板;
所述施工装置包括支模架、支撑立柱和加强配筋系梁;所述支模架能够固定设置 在所述底板与所述中板之间;
多个所述支撑立柱呈多行、多列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与所述中板之间;
所述加强配筋系梁固定设置在所述中板内部,且所述加强配筋系梁与呈行设置的 所述支撑立柱或者呈列设置的所述支撑立柱相应。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立柱沿所述地铁车站的横向方向呈行设置,沿所述地铁车站 的纵向方向呈列设置;
所述支撑立柱的行间距范围为所述中板的横向跨度的1/2-1/3;
所述支撑立柱的列间距范围为2m-4m。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立柱的行间距为所述中板的横向跨度的1/2;所述支撑立柱的 列间距为3m。
进一步地,所述地铁车站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多层所述中板;多个所述支撑 立柱呈多行、多列固定设置在相邻两层中板之间;
所述支模架能够固定设置在最上层的两层所述中板之间。
进一步地,上一层的所述支撑立柱与下一层的所述支撑立柱数量相同且位置对 应;
所述支撑立柱为混凝土立柱;
所述支撑立柱的横截面形状为30cm*30cm的矩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374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