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的控制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34755.2 | 申请日: | 2016-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3851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李松辉;张国新;刘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8C7/04 | 分类号: | B28C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冯梦洪 |
地址: | 10003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原材料 配合 控制系统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一种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的控制系统,其能够根据施工期试验配合比自动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拌合楼各原材料用量,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其包括骨料用量控制模块、混凝土用水量控制模块、加冰量控制模块、砂用量控制模块、水泥用量控制模块、粉煤灰用量控制模块、添加剂用量控制模块、总控室服务器;骨料用量控制模块、混凝土用水量控制模块、加冰量控制模块、砂用量控制模块、水泥用量控制模块、粉煤灰用量控制模块、添加剂用量控制模块分别与总控室服务器通过网络进行实时通讯,总控室服务器根据前期混凝土性能试验结果向这些模块提供配合比信息,实现混凝土拌合过程原材料用量智能控制。还有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利水电工程、核电工程、港口工程的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的控制系统及方法,主要用于大体积混凝土拌合楼各原材料用量的自动控制。
背景技术
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的控制是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和影响混凝土生产成本的关键环节。
常规的配合比原材料控制技术主要是通过物料称量系统进行控制。主要分为骨料称量、粉料称量和液体称量三部分。一般情况下,在每小时20立方米以下的搅拌站采用叠加称量方式,即骨料(砂、石)用一把秤,水泥和粉煤灰用一把秤,水和液体外加剂分别称量,然后将液体外加剂投放到水称斗内预先混合。而在每小时50立方米以上的搅拌站中,多采用各称物料独立称量的方式,所有称量都采用电子秤及微机控制。骨料称量精度为±2%,水泥、粉料、水及外加剂的称量精度均达到±1%。上述称量系统各个量之间独立测量,且与混凝土拌合系统分离,不能够实现混凝土各种原材料量的自动控制,不便于资料的系统管理和分析,影响拌合和管理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的控制系统,其能够根据施工期试验配合比自动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拌合楼各原材料用量,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种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的控制系统,其包括骨料用量控制模块、混凝土用水量控制模块、加冰量控制模块、砂用量控制模块、水泥用量控制模块、粉煤灰用量控制模块、添加剂用量控制模块、总控室服务器;骨料用量控制模块、混凝土用水量控制模块、加冰量控制模块、砂用量控制模块、水泥用量控制模块、粉煤灰用量控制模块、添加剂用量控制模块分别与总控室服务器通过网络进行实时通讯,总控室服务器根据前期混凝土性能试验结果向这些模块提供配合比信息,实现混凝土拌合过程原材料用量智能控制。
本发明通过骨料用量控制模块、混凝土用水量控制模块、加冰量控制模块、砂用量控制模块、水泥用量控制模块、粉煤灰用量控制模块、添加剂用量控制模块分别与总控室服务器通过网络进行实时通讯,总控室服务器根据前期混凝土性能试验结果向这些模块提供配合比信息,实现混凝土拌合过程原材料用量智能控制,因此能够自动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拌合楼各原材料用量,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还提供了一种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的控制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前期混凝土性能试验结果,确定不同种类混凝土用水量、水胶比、粗骨料级配、外加剂掺量这些参数的各个原材料配合比;
(2)根据混凝土种类,确定任意一种拌合楼原材料给料的重量,计量,确定好重量,并录入到总控室服务器;
(3)总控室服务器根据混凝土配合比,确定其余原材料的重量,并发送至各原材料控制模块;
(4)各原材料控制模块称重好的原材料进入拌合楼,进行拌合;
(5)记录混凝土各原材料的用量,并通过无线网络发送至总控室服务器;
(6)总控室服务器根据试验配合比与实际配合比进行比较,不满足要求则报警。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347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